葉曉華
中國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實證研究課題組組長,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成本控制是企業家最熱衷的活動之一。不論企業是大還是小,利潤率是高還是低,無一例外,都有強烈的成本控制的沖動。
成本競爭和差異化競爭是現代企業的兩大基本競爭策略。差異化競爭策略并非每個企業都有能力和條件實施,所以成本控制成為企業占據競爭優勢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何況,成本的減少意味著利潤的增加,因此,即便是選擇差異化競爭的公司同樣會在成本控制上不遺余力。正是成本控制成就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企業。
隨著企業規模化、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以及科學技術等的發展,現代企業開始進入風險時代,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數量、種類大大增加,法律風險引起的后果也開始變得越來越致命;不合理的成本控制不僅不能節省成本,反而會增加成本。這是因為,企業雖然節省了生產成本,但卻增加了法律風險成本。這時,成本控制已經悄然變成了一把雙刃劍:合理的成本控制是企業開源節流占據競爭優勢的利器,不合理的成本控制則可能變成企業意外自戕的工具。
在今天這樣一個風險的時代,企業成本控制有點像是誤入雷區覓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錯愕之間粉身碎骨。然而,我們的企業家們依然保持著傳統時代成本控制的慣性思維,這種慣性思維已經在不經意間制造了大量商業界忽視法律風險成本的經典案例。
2012年4月毒膠囊案爆發,涉案的幾十家藥企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工業明膠代替藥用明膠制作膠囊,導致膠囊含鉻嚴重超標,釀成嚴重后果。毒膠囊案中,節省的微小的原材料成本與增加的巨額法律風險成本明顯不對稱,為什么精明的企業家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應該承認這其中有具體采購人員為了一己之私,欺瞞企業、鋌而走險的因素,部分涉案企業使用毒膠囊并不是由于成本控制本身帶來的問題,但是如此眾多的藥企同時涉案其中,我們很難想象這些精明的企業家都毫不知情。答案只能是他們只看到了節省的原材料成本,卻沒有看到由此帶來的法律風險成本的存在,或是沒有認真估算過法律風險成本的大小。因此他們才會在成本控制的慣性思維下,主動選擇或是放任具體采購人員使用工業明膠。一旦他們看到了這種法律風險成本的存在并且知道這一成本的大小,任何一個企業家都不會做這樣愚蠢的決定。
2014年2月,英國豪華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因油門踏板臂故障宣布召回17590輛跑車,這次大規模召回事件預計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約1500萬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轉移油門踏板臂生產等間接經濟損失。這次大規模召回的罪魁禍首同樣是成本控制。當初為了節省成本,阿斯頓?馬丁將零部件生產轉移到了中國,而一家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為了降低成本卻使用假冒塑料材料,造成車輛油門踏板臂可能斷裂,增加車禍風險。如今,阿斯頓?馬丁只能決定將油門踏板臂生產從中國轉移至英國。
成本控制引發法律風險而導致巨額損失的類似案例可以說比比皆是。因此,企業在采取任何成本控制的措施之前都應該對可能引發的法律風險做一個系統的、詳盡的分析,例如系統分析企業成本控制的對象、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會引起法律風險?都會引起哪些法律風險?每一種法律風險導致的損失有多大,發生概率有多大,是否能夠避免?如果能夠避免,具體方案是什么?比較企業實施成本控制方案節省的成本與增加的法律風險成本的大小,同時應該對特別對象或環節的成本控制進行壓力測試,確定成本控制的合理范圍,從而做到科學合理地控制企業成本,用好這把雙刃劍,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取得長期的真正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