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故事大王”了。今年,《故事大王》雜志邀請我8月6日到深圳電視臺參加他們主辦的“全國故事大王演講比賽”晚會,不由使我想起30年前的往事。
1984年初夏,我在一個普通的鄉村小學讀二年級,像所有那個年齡的小女孩一樣,有些害羞,不敢當眾說話,甚至一說話就臉紅。
當時天津市要選拔“故事大王”,我被學校推薦到鄉里比賽,心里有點兒緊張。好在父親是語文老師,還是個文學愛好者,經過他的指導,我懂得了講故事要有輕重緩急,不要從頭到尾一個音調、一種語氣。父親告訴我:講故事不要拿腔捏調,而要親切自然,要有真情實意。他為我選了一個故事《我家的花公雞》,在講到這只花公雞如何愛美的時候,有一句話是“要比漂亮我第一”。每每說到此處,我就做出一副無比驕傲的神態,伸長脖子,仿佛我就是那只美麗的花公雞。
通過層層選拔,我被學校選到鄉里,從鄉里被選到縣里,又被縣里選到市里參賽。在市里幾經角逐,我被選拔為市級“故事大王”,并代表天津“故事大王”到北京參加匯報演出,得到了當時共青團中央領導胡錦濤、張寶順的親切接見。
那次進京,除了匯報演出、講故事,我們還欣賞了空軍飛行表演,到中南海懷仁堂看了兒童劇《月琴與小老虎》。直到今天,我還有這張珍貴的話劇票,是細心的父親為我保存了整整30年!貼在這張票上的有這樣一則消息《百名“故事大王”赴京匯報》,導語中寫到,六一前夕,天津市100名市級“紅領巾故事大王”組成了演講團,代表全市少先隊員赴京向團中央匯報了開展“故事大王演講活動”取得的成果。
那次參賽,除鍛煉了我的口頭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變成了一個自信、大方,敢于在公開場合表現自己的人。后來,我當了記者,經常要外出采訪社會各界人士,他們中有演藝明星,有大學教授,有作家,還有政府官員等。我用手中的筆講故事,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向社會傳達。與此同時,我自己也開始了創作,加入了天津作家協會,還出版了兩本詩集,所寫的《百姓生活三十年》獲得2009年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好寶寶媽媽自己教》成為暢銷書。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領獎時在瑞典學院發表文學演講,主題為“講故事的人”。他說:“我該干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說書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村里的老人們講故事的方式。”我希望所有想當“故事大王”、喜歡展示自己的小朋友,不但要堅信自己所講的故事,更要相信這個故事中所含的那些價值觀念,在未來的天地里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