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點贊”一詞風靡網絡,并迅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流行熱詞。“點贊”,起源于社交網站的“贊”功能,網友如果對網絡上的帖子、文章、圖片、視頻表示贊同、欣賞、支持,就可以點擊后面的“贊”按鈕。網站的這一功能和網友的積極參與促進“點贊”一詞的產生和流行。
在“點贊”一詞中,“點”顧名思義,就是點擊;“贊”的本義是輔佐、幫助,在歷史演變中,稱頌、贊美、贊同成為常用義,詞語“點贊”使用的便是“贊”的這一常用義。“點贊”起初的含義就是點擊“贊”按鈕,最常見的有大拇指和心形兩種圖標。社交網絡的這種獨特方式,在現實中也被人們進行了模擬。例如:
(1)為了改善校風、學風,學校德育組正試行“班主任點贊”獎學制度,每周每班各評出兩名“紀律之星”“文明之星”“進步之星”,分別發給獲獎者一張“點贊券”,期末每張券票還要兌現三元的獎學金。(《福清僑鄉報》2014年6月18日)
(2)這百件實事將展示在“點贊墻”上,邀請市民們“點贊”,評選出30件入圍民生實事。(《東南商報》2014年4月14日)
“點贊”引爆網絡后,又迅速從虛擬空間滲透到現實世界,成為大眾流行語。此時“點贊”在使用范圍和意義上得到了進一步擴展。跳出網絡之后的“點贊”無須點擊,所以“點”的意義發生了變化:其實際意義因虛化而發生了引申,由最初的點擊義轉而變為“表示(贊)”,這里的“贊”還是其常用義“贊美、稱贊、贊同、支持”。例如:
(3)“滬港通”讓香港各界一致點贊。(《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4月16日)
(4)當你們在職場中施展才華、在茫茫人海中成就自我時,母校南工將一如既往地關心你們,關注你們,為你們點贊。(《江南時報》2014年6月20日)
(5)我們應向每一個志向高潔、堅定信念、“仰望星空”耐得住寂寞的學術堅守者點贊。(《濟南時報》2014年6月22日)
(6)農大校長騰辦公室做實驗室獲學生“點贊”。(《新京報》2014年6月16日)
(7)詩歌入高考作文值得點贊。(《福建日報》2014年6月15日)
(8)干部爭當人質,請不要吝嗇你的點贊。(新疆青年網2014年6月12日)
(9)點贊羅湖:用新技術為改革提速。(《深圳商報》2014年6月13日)
從這些用例來看,“點贊”的使用形式可謂豐富多彩,有主動形式的“給(對、向)……點贊”,有被動形式的“被(讓、獲、值得)……點贊”,有直接使用的“點贊……”,還有名詞意味的“點贊”,如例(8),做動詞“吝嗇”的賓語。
“點贊”一詞自產生以來,呈現出愈來愈流行的態勢,以百度搜索引擎可獲取的新聞做統計,在標題或者全文中含有“點贊”一詞的新聞,2012年僅426篇,2013年達到了58萬篇,而2014年上半年就有160萬篇,是去年全年總數的近三倍,且仍以每日數百篇的速度在增長。這充分說明了大家對這一流行詞語的偏愛。“點贊”何以能夠從網絡用語固化成詞,迅速轉變為時下流行熱詞?原因當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與自由開放的網絡環境有關,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已達6.18億。其中,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手機網民規模繼續保持穩定增長lo瞬息萬變的網絡環境,為網絡新詞新語的形成與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點贊”一詞,正是基于社交網站所設置的“贊”功能而流行開來的。
第二,從語用層面來看,表達的新穎性是促成新詞新語能夠迅速流行開來的_個重要因素。“網絡語言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陌生化,即采取了新鮮,甚至是怪異的表達方式,這是網絡語言得以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在自由度更大的網絡虛擬空間內,人們求新、求異、求變的心理被放大了。“點贊”一詞,_如果脫離了具體的環境,僅就字面而言,就會讓人產生疑惑:“贊”怎么還能“點”呢?正是這種字面的怪異感、陌生化,抓住了人們的眼球,使其快速流行開來。
第三,從社會層面來看,被人們“點贊”最多的還是那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人、好事。“點贊既表達一種態度、彰顯某種存在,也傳遞支持信號、撒播積極情緒。贊的善意讓人舒心,贊的共鳴讓人會心。”“點贊”背后的故事,往往是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努力踐行著真善美,凝聚并傳遞著社會正能量,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第四,從心理層面來看,在現實社會交往中,我們要用言語、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來表達情感;在虛擬的網絡空間,我們同樣需要與之相對應的網絡標簽。網絡語言、表情、動作的流行使用,是從眾心理使然。網絡詞語作為新事物出現,一人開始使用,更多人也會跟著用,于是就流行起來。
不過,從實際應用來看,“贊”并非只包含正能量。社交網絡中,朋友的糗事、傷心事甚至是一些災難新聞,也常有大量的“贊”,讓人費解甚至憤怒。這緣于一些人過分熱衷“點贊”,消解了“贊”的稱贊、贊同義。因為點擊“贊”按鈕這種表達方式非常簡單,不需要用戶思考如何組織語言表達觀點,也不需要復雜的操作程序,只需手指輕輕一擊,就能向對方傳來信息,顯示自己的關注。那些活躍在社交網絡,熱衷于“點贊”的人群;被戲稱為“贊士”“點贊黨”“點贊族?’或“點贊狂魔”。
或許,網友給予“點贊”不見得都是要去“贊”,而只是他們表達關注、關切、全心或者安慰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站在評價的對象考慮,如果對方遭遇不幸,我們還去點贊的話,難免會給人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因此,我們在評價他人日志、微博、微信、留言的時候,要自覺維護網絡規則,那些無原則的、不文明的言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規范、健康、恰當的文字或者圖片做出回應,用我們的真誠與熱情,爭做文明網民,凈化網絡環境,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