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流行熱詞“不作死不會死”廣泛見于各大社區、論壇甚至主流媒體上,其中式翻譯“no zuo no die”也被悄然編入了知名的在線英語俚語詞典——“城市詞典”。誰也沒想到,這樣帶有中國特色的詞語不僅瞬間“走”遍了全中國,而且引起了老外的關注。
一、“不×不×”構式的傳播
“作死”一詞本義為“做找死的事情”,粵語中常用作“嘬死”,現在北方話中也很常用。“不作死不會死”現在常被中國人用來自我惡搞,意為“沒事找事,最后倒霉”。我們檢索語料發現,“不作死不會死”這類相關構式并不少見,如:
1.“不瘋魔不成活”
“不瘋魔不成活”本是京劇業內的一句行話,指的是一種敬業的職業精神,更進一步,指的是一種對事物極其癡迷而全身心付出的境界,現在在網絡上被廣泛使用。
2.“不瘋魔,不哲學”
“不瘋魔,不哲學”是清華美女博士寫的一本書的書名,該書主要介紹二十余位哲學家的生平傳記和代表哲學思想,句句經典,現爆紅于豆瓣網、人人網。
3.“不魔不成妝”
“不魔不成妝”是2009年末關于美國影視歌多棲明星Lady Gaga的一篇網絡新聞報道的題目,該報道主要介紹其怪異、出位、張揚的打扮與妝容。因為這個題目,大家都記住了Lady Gaga的名字,她的打扮與妝容也隨即被廣大粉絲迷戀和效仿。
二、“不×不×”構式特點
“不作死不會死”這類網絡語言結構的大量使用和流行源于人們對“不×不×”原型構式的廣泛復制和仿造。為了最大限度地增強表達功能,還要通過改造原型構式的某些元素為其賦予新的含義。從句法結構的角度來看,“不×不×”構式用來表達特定的語義,整個構式是一個由否定副詞“不”疊加而成的結構框架,通過在“不×不×”框架里添加各類謂詞性、體詞性成分等元素組合形成的緊縮結構。從句法表層上看,組成“不×不×”結構的A和B結構上對稱、并列,同屬一個層級關系,但從語義信息角度來看,其實是由一個表層看似并列的結構組成的表達條件語義關系的小句鏈接。第一個“不×”為第二個“不×”提供了一個條件預設,二者是主從關系。構式內個別元素的變動沒有影響整個構式的結構穩固性和語義穩定性,這滿足了語言表達的“最大經濟性需求”,即“不同構式的數量應盡可能最小化”(Haiman,1985),而另一方面表達能力最大化原則要求語言中存在更多不同的形式。“不×不×”構式的廣泛使用實際上是語言經濟性原則和表達功能最大化原則雙重作用的結果。
三、“不×不×”構式流行的原因
通觀近年來在網絡語言中脫穎而出的這些“不×不×”構式,它們被廣泛傳播和應用原因較多,具體如下:
一是韻律特征的影響。韻律特征運用得好壞與否直接影響交際雙方對話語的理解。節奏群是話語節奏的基本單位,“不×不×”構式由重讀音節“不”和不等數的非重讀音節“瘋魔”“成活”“哲學”“成妝”等組成了兩個節奏群,由于一個句子中每一個節奏群所占時間大體上相等,因而整句話念起來就有了節奏,隨之語言情感表達的識別率更高,也更容易被話語雙方理解。
二是信息傳遞的效能。信息傳遞效能的高低也是考察某一構式能否廣泛傳播和流行的因素之一。因此,從傳達信息的角度來看,語音、語義、句法關系和結構層次等多種因素都對信息的傳達有影響。(張斌,2001)“不×不×”構式表層提供的語音信息簡短有力,語義和句法關系簡單明確,結構層次分明,整個構式其實是以一個簡化的語言形式最大限度地傳遞了信息,因此,在語法上也更容易被模仿。
從“不×不×”構式的流行和傳播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構式仿制和傳播的特點。“不×不×”構式的傳播體現了語言結構越簡化、信息量傳達得越多的構式更易被理解和應用,這也揭示了語言發展與演變的規律,為研究文化傳播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參考文獻
[1]馮勝利.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張斌.談談句子的信息量[A].史有為主編.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3]Adele E. Goldberg.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7.
[4]Haiman,John.Natural Syntax:Iconicity and Erosio[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