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謙翔先生給語文教學著上“綠”色,稱之為“綠色”語文教學;王君女士給語文教學著上“青春”色,稱之為“青春”語文教學;王崧舟先生給語文教學著上“浪漫”色彩,稱之為“詩意”語文教學……我想如果非要給語文教學著“色”的話也該著上“七色”——“赤橙黃綠青藍紫”才算不失其真實!與其這樣,我倒主張:
語文教學就是語文教學,無需著色!
在現行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各種版本的教材、教輔資料可以說是琳瑯滿目,各種語文教學理念可謂五彩紛呈,于是乎很多語文教師的心中不約而同地都有了這樣一種困惑:語文這門課程我們教來教去感覺自己都不會教了?!
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有這樣一些問題特別值得反思:語文教師到底該高舉一面什么樣的旗幟?語文教師到底要把學生引導到什么地方去?我們能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嗎?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呢?
我覺得有一句話講得很好:“我們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是原創,可悲的是我們很多人漸漸地卻都成了盜版。”語文教學也是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今天學趙謙翔的“綠色”語文教學,明天學王君的“青春”語文教學,后天學王崧舟的“詩意”語文教學……以致到最后迷失了自我,都不知道自己該怎樣教語文了,沒有“教來教去感覺自己都不會教了”的感覺那才讓人奇怪呢!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才是這些優秀語文教師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研究、探討、反思和追求的關鍵之處?這里就涉及我們對優秀語文教師的定位問題。我們要思考他們怎么就成了優秀的語文教師了呢?
我發現這些優秀語文教師都有這樣一個共同點:他們的語文基本功都很好,換句話說就是他們語文基本知識體系是完備的,語文的基本功也可以說相當不錯,無論聽、說、讀、寫!更重要的一點,他們都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解讀語文教學,而這種獨特的方式其實就來源于他們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某一個方面的超出常人之處。還有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他們都善于通過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完成了最充分、最完美的合作,他們擅長在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中把學生這個主體凸顯得淋漓盡致。如果我們能從以上幾個方面努力,并能這樣堅持不懈地一直走下去,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就指日可待了。
“色彩紛呈”的教學理念我們完全可以兼容并蓄,凸顯自己的語文教學特色才是第一要務。讓我們走出“語文教來教去感覺自己都不會教”的困惑,堅持“語文”就是“語文”,“語文教學”就是“語文教學”,讓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平淡中見功底,簡單中見神奇,扎實中見智慧”,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走向“返璞歸真”。語文教學無需著色!
(《語文教學無需著色》,谷春明著,語文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