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先生一直是我關注的語文人之一。不僅僅在于他的特殊身份(曾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現為語文出版社社長),更在于他特立獨行的風格。近年來,他聯合一批語文名師(孫紹振、賈志敏、余映潮、黃厚江等)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真語文活動。真語文對當下語文教學產生強烈的沖擊,給語文教壇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真希望這股清風,能沖散籠罩語文教育的諸多霧霾。
近日,一則有關真語文活動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由語文出版社主辦、即墨一中承辦的全國真語文系列活動在青島舉辦。活動中,來自河北的一位二三十歲的女教師,在講壇上,面對20多名第一次見面的山東即墨初二學生,深情地講起了散文《斑羚飛渡》,音樂、圖片、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人眼花繚亂。她姣好的外形、投入的狀態無疑打動了很多觀眾。臺下一位老師忍不住發了條微博,被實時打上背景墻:燕趙人民的驕傲!
時隔不久,署名王旭明的一條微博也上了墻:“老師無節制放縱情感,什么老羚羊的無私奉獻呀,勇敢付出呀,偉大與崇高譜寫動人之歌云云,在音樂和畫面的烘托下,鬧極。這是當下時髦而虛偽的語文課,真的假語文。”
“太刻薄了,太尖銳了!”臺下聽課的一些老師有點不能接受。王旭明作為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現在的語文出版社社長、本次活動的組織者,當著5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語文教師的面,那么不留余地批評那位年輕女老師,她受得了嗎?與會者不禁四處扭頭尋找那位聲音婉轉、講解認真的女老師。一位老師匿名在墻上回敬了他:旭明社長真毒舌也,什么是真語文?你知道現在的壓力下語文老師的探索有多不易嗎?你用自己專家權威的身份,直接批評人家是假語文,那么你是否也失去了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有的寬容與厚道?
……
一時間,大家的焦點不是集中在課堂上,而是對王旭明如此評價大發議論,有人贊其犀利,有人批評其刻薄。我對此不想評論,也無意參加論爭。我只想說:真語文,需要真評課。這種評課,不是吹捧,所以有人不習慣;這種評課,由于說了真話,所以也有人不習慣。說真話,就這么不能接受嗎?這可謂咄咄怪事。
一段時間以來,語文教育最大的危機用一個詞概括就是“假”,偽語文、偽評價大行其道。一如醬缸文化一樣的語文教壇,你方唱罷我登場,名詞術語滿天飛,就是眼見語文質量沒什么起色,眼見社會詬病日甚一日。有人給語文穿上了華麗的外衣,起了許多活色生香的名字。王旭明先生特別強調:“對于真語文,大家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見解,真語文和其他各種流派理論、觀念最重大的區別是,真語文是相對假語文來說的。由于有假才有真。真語文的邏輯性就在于它是相對假語文而產生的。”的確如此,當前的語文需要剝蝕華而不實的外衣,需要減肥瘦身。一段時間內,浮躁、功利、圓滑、油膩的語文腔調不絕于耳。說假話、說好話已成為習慣。你上課,我叫好;我寫案例,你點贊語。一唱一和,讓人本來還算清醒的頭腦,也找不著北了。就算是有點建議的評課,往往也是蜻蜓點水,不傷大雅,皆大歡喜。
真語文的《聚龍宣言》中有這么一段:“語文教學不裝、不演、不做作,慎用‘PPT’,慎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真讀、真說、真寫、真對話。”真語文貴在一個“真”字。說真話需要勇氣,真評課需要底氣。真語文如果還走假評課的老路,真語文能走多遠,讓人有些擔心。真語文就是要認認真真地學語文,踏踏實實地教語文,讓浮華的表演走開,讓不接地氣的虛妄走開。真語文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為目的。語文課一定要培養學生自然、健康的表達習慣,一定要培養學生自由、個性的心理品質,一定要培養學生獨立創造的人格特征。
愛麗絲·門羅說:“我們可以失望,但不能虛假。”真實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最能打動人、感染人的力量,真實的背后是自信和勇氣。我想起王棟生老師評課的一段話:“公開課有點毛病才有活氣;這種課才像人上出來的。——如果這句話有歧義,我收回。……有些教師,他們忘了自己面對的是學生,忘記自己是在上語文課,以為自己在‘春晚’,以為學生后面坐著的人都是來選模特的,或是‘星探’,于是每一個環節他都精細地‘做’;‘做’過了,就不像上課了。某次聽課,有位小伙子,一顛一顛地顛上來,上來就雙手舉過頭頂,使勁揮擺,在場邊走了一個來回,嘴里吆喝的是‘來點掌聲!’‘來點掌聲!’——你說,這位教師,他把學生的課堂當成什么了?”
公開課并非都要一邊倒地叫好,有些課可能還需要改進。希望語文人能多一些包容,允許評課者表達自己真實的觀點,不管是對上課教師,還是對課堂的評價,只要這個人的發言是有建設性的。
真語文必須真評課!
(作者單位:江蘇宿遷中學)
推薦理由
真語文提倡教師真教語文、學生真學語文、聽者真評語文,其中,聽者真評語文是當前語文教學最需要的。真實是一種力量,它能夠剝蝕當前語文教學華而不實的外衣。博主在這篇文章中對假評課的痛斥和對真評課的力倡,也是這樣一種真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