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泛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對輔助精讀課程起著重要作用。學生提高泛讀能力對于其學習英語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學生對泛讀課程普遍都表現出興趣不高。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解決泛讀中詞匯問題,合理運用泛讀技巧,提高泛讀能力。
[關鍵詞]泛讀;技巧;教學方法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沒有文化,語言也就沒有任何內容和意義,就會顯得空洞。包括風俗習慣、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生產等文化要素都會在泛讀教材里面體現,且文章多為原文摘選。
泛讀教學不同于精讀教學過程中比較強調“質”,它所強調的是達到一定“量”的有效性閱讀。由于“泛”是指教材內容的多樣性,涉及英語國家的社會、科學、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所以針對不同題材要求的“讀”(跳讀、略讀)是有差別的。泛讀不能像精讀課一樣詳細地講解單詞短語,也不能像翻譯課一樣逐句乃至全篇翻譯。教師要從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滲入,展示英語文化元素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體裁背景知識。由于泛讀體裁豐富,涉及的英語國家的社會、科學、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內容對大一大二的學生來說都比較陌生,加上文章有大量相關的專業詞匯使得學生對待泛讀課堂的興趣不高。教師要提前布置相關課文的背景知識查閱的預習任務。學生了解背景知識后才能真正進入文章。比如講到Blue Jeans這篇文章之前就可以布置學生去圖書館或上網查閱它的歷史背景知識,因為很多背景知識中都會講到有趣的事情,學生了解后就會有興趣融入課堂。
2.沒有掌握解題技巧。學生不會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運用不同的閱讀技巧來幫助閱讀。特別是對課文后面的題目不能快速、準確地找到答案。比如問題中:Caplan suggests that kids who don't love school go to work.(T or F)學生通過Caplan到原文找到兩個段落,然后分析哪個才匹配問題。
3.把握不準詞匯量和閱讀量的關系。很多學生認為只有先背單詞、增加詞匯量才能增強閱讀能力,提高閱讀量。其實,良性的發展應該是通過閱讀量來擴大詞匯量。大量的閱讀還能增強語感。學生應該學會通過句子和上下文的表達來合理地猜測某個單詞的大概意思。比如:...take on a strenuous program, such as jogging,which many people find difficult to continue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學生閱讀strenuous這個詞時感到陌生,可通過后面的which從句推測單詞的意義。
二、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設計得不合理。很多教師把泛讀當做精讀課、翻譯課或者練習課,“輸入”性地完成整個課堂。這不但遠離了泛讀課程的教學目標,也使得課堂變得很枯燥。上課首先要把學生帶入課堂。warm-up或lead-in就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如Living 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 這篇文章,教師首先可以設計熱身的問題:which city do you prefer and why? 其次可以設計辯論的環節。教學進入到正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課文后面的問題到課文中找答案,也可以讓學生找出每個段落的主旨句。教學最后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對全文進行總結,還可以讓學生組和組之間就某個重點單詞和重點句子進行分析比賽。
2.教材選取不當。有的泛讀教材內容陳舊,令師生都失去興趣。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時興的事例,激發學生求知欲,鞏固學生的檢索性查讀方法。
泛讀時,教師還應注意: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多讀、多看。二是精挑細選泛讀材料。泛讀的文章篇幅和難度須介于快速閱讀和精讀文章之間,要求學生不僅要能領會文章的主要思想,還能用自己的話來簡明扼要地闡述課文大意。
三、教學中應采取的教學方法
1.問答教學法。問答教學法對于閱讀課程有序而緊湊地進行起著很好的貫徹作用。泛讀教學一堂課的開始可以通過warm-up或lead-in的問答式調動課堂氣氛,增進師生間的互動。Fast-reading 部分可以運用skimming 和scanning的閱讀技巧再加上問答以鞏固學生對閱讀技巧的運用和初步理解文章的能力。While-reading部分可以針對某個單詞或句子通過上下文采用問答式讓學生擴大詞匯量和增強閱讀能力。Post-reading則是最后的鞏固階段。這一部分的問答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檢驗學生對整篇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提高自主學習水平。
2.任務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強調以“任務”驅動閱讀,同時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精心設計出更多的任務,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互動中。可以在導入部分提出幾個問題、觀看視頻、設計對話、復述課文、小組討論和布置作業等。
3.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放短視頻、動畫、圖片、圖表等來介紹文化背景,增強課堂吸引力,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閱讀材料。特別是短篇文章的閱讀,利用多媒體可以減少時間和突出講解的重難點。
4.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知識、講解閱讀技巧,幫助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水平。教師可在每篇文章的快速閱讀部分設定好固定的時間讓學生按時按量地完成閱讀,幫助學生改掉不愿閱讀就放棄的不好習慣,引導學生養成碰到生單詞就查詞典的習慣。推薦的書籍通常都比較有趣或符合他們的接受能力。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語境、構詞法等推斷出某個單詞或語句的整體意思,可增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主動性。
5.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剛學過的文章結合其文化背景寫讀書報告,還可根據與文章相關的話題結合熱點時事寫出自己的觀點后進行小組討論。
四、教學設計的幾點原則
1.問題的難易度要適中。問題太簡單的話不利于學生閱讀技能的真正提高,難的話則會削弱學生的興趣,適中的問題才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問題選擇的多樣性。覆蓋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設計不同閱讀需求的內容。這樣可以把絕大多數學生調動起來參與到閱讀課堂中。
3.問題的吸引力和新穎性。討論問題或導入部分的問題設計要體現出新穎性和吸引力,不能是過于陳舊的話題,最好是結合學生身邊發生的事設計問題。
在泛讀教學中,教師需將課文和時事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給學生推薦好的閱讀材料和大量的電子文檔信息擴大閱讀詞匯量,通過“以學生為中心”小組辯論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在泛讀教學中輕松地掌握并運用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教師還需在教學中進行不斷地摸索,使得泛讀教學進入到良性循環,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任 卓.高職英語泛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略簡析[J].遼寧師專學報,2010,(3).
[2]方 麗.英語泛讀教學中閱讀的技巧和方法[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03).
[3]羅登紅.加強教改實踐.實現高職教學創新[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
[4]寧 毅.致用英語閱讀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責任編輯 許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