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背誦是小學生的重要語文學習能力之一,也是大量積累知識材料的有效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不可錯過。在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背誦訓練,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背誦佳詞妙句、古詩韻文、精彩片段的習慣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背誦習慣;培養
背誦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對背誦充滿興趣,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背誦習慣呢?
一、培養興趣
1.以身作則,調動學生背誦的欲望。對一些小學生而言,背誦是枯燥無味的。與此同時,小學生又有很強的模仿力,他們常常喜歡模仿教師的動作、表情、說話的語氣和語調。教師的責任,就是要調動學生背誦的興趣,為他們做精彩的背誦示范,調動學生愛模仿的天性,激起他們強烈的背誦欲望,調動他們學習課文、背誦課文的積極性。
2.楷模激勵,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小學生大多表現欲很強,不甘落后。教師要抓住他們這種心理特點,從學生身邊的伙伴中挑選榜樣。那些背誦起步早、背誦水平高的學生,能勝任“小老師”,可以讓他們代替教師背誦美文,講故事。“小老師”的榜樣力量不可小估,其他的孩子會露出羨慕的眼光,不甘落后而躍躍欲試,背誦的興趣大增,個個爭當“小老師”,背誦效率、學習效果都會大大提高。
二、指導方法
使學生掌握有效的背誦方法,就好比給了學生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師需要在背誦方法上予以適當的指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背誦習慣。
1.提倡多讀,重視朗讀。背誦應以反復的大聲朗讀訓練為主,形式要靈活,時間的投放和控制要準確、適中。課堂上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讀、齊讀、分角色讀,才會使智慧得到啟迪,情操得到熏陶。
2.充分理解,抓住關鍵。學生背誦的句子或段落,應該是學生充分理解、朗朗上口的內容,這樣,學生課后才不會把背誦當成負擔,才會順利地完成背誦的任務,會背的語句才能為學生所靈活運用。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的句子有助于記憶,也有助于背誦。
3.理清線索,便于記憶。教材中的大多數課文都是具有很鮮明的條理性的,行文脈絡都很清晰,文章的線索和結構都有合理的設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誦讀文章時要理清線索,串聯記憶,提高背誦效率。
4.活用板書,用活資源。在教學要背誦的課文時,課堂中還可充分利用板書,結合優美的課件,讓學生抓順序(特點),看畫面,聽講解,課堂上亦能達到較好的背誦效果。
三、做好反饋
背誦還有許多技巧,學生可在背誦實踐中根據自己的實際和背誦材料的不同,找出適合自己的來。但是要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還需要教師的評價和檢查。
1.提高自信,激勵評價。自信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要讓學生獲得自信,教師可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輪流當小老師,領同學們背誦課文或古詩。學生為了出色完成領讀任務,在課下都會做充分的準備,認真地背誦課文,教師隨后表揚學生的準備。長久下來,班上就出現了一大批讀音標準、語言流暢的學生,無形之中樹立了學生們的自信心,提高了背誦的積極性。當然,教師還可采用多種方式激發背誦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如比賽、配樂、分角色表演等。
2.師生配合,檢查督促。背誦的任務可利用小組活動進行檢查,小組成員間互相檢查,教師隨時抽背并督促檢查。這樣,學生們能主動完成老師規定的任務,并積極投入課堂活動中去進行記憶、操練、交流,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和要求。
3.活動開展,提升能力。當然,學校還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如講故事、演講比賽、中華美文誦讀等。學生通過這些活動,體會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信心,自覺地把背誦養成一種持久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要相信學生,不斷創新、充實、改善背誦習慣培養的指導,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各種背誦方法的能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在積極主動的條件下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