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壓力過大、學法方法不當等因素容易造成小學生產生學習疲勞。要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行之有效,教師需要采取得當的教學手段,設計信息豐富的教學課堂,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焦慮,消除學習心理疲勞。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心理疲勞;減負;消除疲勞
小學的語文學習對于仍在學習寫字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許多小學生升入小學后,對漢字和拼音都有畏難情緒。小學生進入中年級后,課業負擔比低年級有所加重,一些學生不適應緊張的學習生活,更容易產生學習心理疲勞。
一、減輕學習負擔
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壓力和心理疲勞的原因很多,學習負擔過重、學生作業太多、學習要求過高往往是其中最主要的。在“減負”的新形勢下,教師要加強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向40分鐘課堂教學要質量。
1.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效果。教師應發掘教材中課文和習題的內在聯系,明確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掌握好習題的難易程度,了解解題所需的基礎知識,估計練習所需時間。明確作業的目的要求,注意因材施教。
2.重視課堂練習,減少課外作業。教師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練習題要由淺到深,先做基本題,后做難度題。教師要注意將練習時間集中在課堂上,提高教學反饋的效率和練習時效性。這樣也能減少課外作業,減輕學生負擔。
3.教師要及時指導。減少了作業與練習時間,就要提高學習效果,構建高效課堂,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提高學習效率,就成了減輕學習壓力的首要任務。要加強練習指導和作業輔導,一旦發現學生的練習或作業有錯誤,應該及時指出,糾正錯誤,并引導其做到查漏補缺,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至于下次再犯。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消極的情感會使學生消極,失去學習的動力;積極的學習情緒和情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疲勞心理,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熱情,以興趣營造個性化的知識傳遞流程和能力構建過程。
例如,在教學《大江保衛戰》一文時,教師可以把解放軍保衛大江的場面和情景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解放軍在風雨中,背著沉重的沙包,艱難地在風雨中行進的搶險場面,還可以把課文的朗讀作為搶險場面的配音,再現大決戰驚心動魄的一幕。視頻課件,加上課文的配音,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學生對解放軍的熱愛情感,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再去學習課文,也就不會產生學習心理疲勞了。
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一般都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的可讀性,用講故事的形式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二泉映月》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找資料搜集作者的生平故事,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用講故事比賽的形式去學習課文,學生不但沒有學習壓力,還能輕松學習好課文。
三、指導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不當,是學習效果不高、學習心理疲勞產生的最常見原因。要消除學習心理疲勞,就要從根本上去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合理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輕松學習。但對那些在正常情況下還存在學習心理疲勞的學生就要注重個性化教學,實行分層教學,指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要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就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學習有方法和技巧,但沒有捷徑,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努力學習。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方法,對一個學生來說,只要是學習效果好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要減輕學生負擔,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作業,創設教學情景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學習情緒,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心理壓力,消除學習心理疲勞。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