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案是輔助和引導學生預習和課堂自主學習的方案。在新課標理念下,在課堂改革中,導學案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呈現出來了。巧用語文導學案,引導學生借助導學案,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達到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案導學;課堂有效性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特別在當今課堂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導學案發揮的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可。導學案是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探究能力而設計的一種輔助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學案導學”更加強調把教學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轉變到研究學生學情現狀及學法引領上,促使教師進行角色的轉換。
一、利用導學案設計課堂導入,以“疑”激發學生的興趣
都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新穎而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自主學習及探究。如教學《曹劌論戰》,筆者在設計導學案時,設計了這樣的課堂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它記敘了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例,就是發生在春秋時期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齊魯長勺之戰。你們知道弱小的魯國取勝的原因是什么嗎?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類似的戰役?
二、利用導學案整合教材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也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更是一個嘗試探究的過程。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注重學生的探究,從舊知識中探究出新知來。在學案的設計中,要體現課堂引領的“抓手”,教學模式切忌過于單一,要根據教學需要,有效整合知識網絡和自我檢測,細化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模塊,在版面的設計上要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余地。
如《出師表》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在本課導學案的教學時,筆者就以第一段的內容設計以下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問題: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么?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么?本段提出什么建議?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對皇帝進行了怎樣的規勸?最后小結: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三、利用導學案充實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平時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有預習案、探究案和訓練案三部分,每個單元有復習學案和單元測驗案。在導學案的設計中,筆者比較注意“鏈接”的板塊,有學生學過知識的鏈接和鋪墊,也有與教材緊密相連的內容鏈接,由點到面地設計探究性問題等,更多的是從能力立意上,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人文素養、學科素養和思維能力,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四、利用導學案做到溫故求新,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常常有“復習學案”的設計,用于復習鞏固,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綜合探究、歸納和梳理,并以此引導學生向更高層次展開思維,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如在學習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后,在學案的鞏固部分,筆者設計了這樣一些溫故知新的題目: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2.請寫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______;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是______;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3.“人生難免有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從古代文人筆下的優美意境中,讓我們回到生活的現實環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難、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直面挫折的?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感到導學案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是為引導學生學生閱讀思考、養成良好自學習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而設計。事實上,導學案對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活動的作用顯而易見。當然,語文導學案的設計要秉成“簡單、根本、開放”的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成為真正體現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幫手。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