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課前預習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課前預習,注重對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優選策略,有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預習能力;預習習慣;預習方法
一、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是以預習興趣與習慣的強化為基礎的。如果缺乏預習意識,沒有預習的欲望,學生無法形成自主預習的習慣,增強預習能力。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熱烈的學習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時最重要的動因。”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由學生的興趣著眼,優化預習活動,讓學生自覺預習,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
1.明確預習目標。教師應明確預習目標,讓學生知道要預習哪些內容,該如何預習,而不僅僅是盲目地看教材。
2.多元預習內容。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如英語故事、英語俚語、生活中的英語等,豐富預習內容,提高學生預習積極性。
3.設計多種預習形式。如開展課前小組調查,整合個體預習與合作預習;組織集課件展示、表演、對話為一體的活動課教學,提前布置小組任務,讓學生匯報本組學習成果,相互交流與評價,將“講堂”變成“學堂”,培養學生自學與預習習慣。
二、注重預習成果展示,強化課前預習監督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雖然布置了預習任務,但不重視預習檢查,這就難以引起學生重視,加之初中生自我監督與控制能力較弱,影響了預習質量。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預習成果展示與評價,讓預習成為學生自覺、自主的事情。
1.預習成果展示多樣化。在平時英語教學前,教師可留出幾分鐘的預習成果展示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通過預習而把握的內容與信息,比如重點詞匯、語句、學習難點、要點與疑點、相關背景知識、個人體會與感受或小組合作成果等,給教師提供反饋信息,便于教學計劃的調整與改進,也給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更自覺地做好課前預習。
2.預習評價主體多元化。①教師評價。即借助隨機提問、作業檢查、課堂小測驗等方式,及時把握學生預習學習情況,予以不同評價,讓愛預習的學生得到成功與滿足感,更有預習動力,也調動不愛預習的學生的課前學習積極性,養成預習的習慣。②生生評價。如組員相互檢查預習作業,相互評價預習展示成果等,學會借鑒,完善預習,養成預習習慣。③讓學生家長參與預習評價,更好地督促學生預習。如家長給學生預習表現進行評分,或者家長在孩子的預習作業上簽字,使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也發揮督促與激勵作用。
三、注意預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生預習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意預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預習策略,自主閱讀,自主總結,自主查閱,獨立探究,增強預習能力。
1.指導詞匯預習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依照如下順序來預習英語單詞,為課文學習解決詞匯障礙。①讀準詞音,明確詞義與詞性;②知道詞的變形,把握構詞法;③單詞或短語的出處,也就是在課文中的位置,試著根據上下文來理解詞匯含義;④詞的例句,查閱有關學習工具,用詞造句;⑤詞的拓展,如文化背景、相近詞組等,豐富詞匯積累。
2.滲透閱讀預習方法指導。①課前指導學生預習與閱讀,讓學生大致感知單元內容。而后聽錄音,獲得初步印象;再次聽錄音,理清人物與結構,標注生詞與和句子,把握課文內容。②借助預習提綱或者課堂提問等方式,讓學生了解預習順序,明白思考路線,逐步把握粗讀、細讀、圈點勾畫、寫出疑惑等閱讀與預習方法。
責任編輯 許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