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提出了“探究性學習”的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應以探究性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在傳統教育中,教學過程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致使不少學生主動探討、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比較差。探究式教學不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還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課程改革;探究式;問題;新課標
物理探究式教學就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一種比較熟悉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搜集和處理實驗數據、合作與交流等,從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與創新精神。
一、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探究性教學的引領者是教師,在教師的帶領下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可以使學生不斷成長。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情景,通過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和現代教學手段,充分信任學生,引導他們對重要問題進行討論,得出自己的結論,而后不斷總結,獲取自己新的知識結構,不斷把新知識轉化為自己固有的知識,最終達到自己的知識理解以及運用能力不斷提升的目的。
二、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的運用
1.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實踐中,教師把自己已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加以加工、鞏固,然后形成自己的模式,再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在講到物態變化的時候,就可以結合身邊的實物或實例進行說明,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展示冬天屋頂上的白雪、樹枝上的銀條等圖片,讓學生觀察池塘里的冰塊融化為水會冒出白氣,讓他們慢慢地發現,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然后就可以創設良好的情境來展示雪、冰是如何形成的,水是如何變成白氣這個現象的。
2.通過做實驗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通過實驗創設情境。在物理學習中,很多時候是通過實驗來展示學習效果的。在學習大氣壓強時,可以運用實驗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做瓶“吞”雞蛋、復杯實驗以及利用礦泉水瓶制作的氣球實驗來設置問題的情境,提出為什么為產生這種現象,學生就會有不斷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尋找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達到實驗的目的。
創設激發好奇心的問題情境。學生學習的動機是多方面的,直接興趣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問題”又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產生興趣,獲取物理知識新的突破。
三、初中物理探究教學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備課時全方位地考慮問題。教師對于一個問題的提出要積極思考努力探索,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準確的信息和完整的知識,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引導他們沿著探究的思路去解決問題。首先,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到教的方法,也需要注意學生學習的方法,達到二者的統一是關鍵;再次,教師也需挖掘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探究性的教學;最后,還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與興趣來全方位考慮問題。
2.學科知識應多滲透在探究活動當中。在學習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歐姆定律、阻力對運動的影響等等學科知識時,也應該多開展一些探究性活動。在學習“浮力”教學中,有關浮力跟物體質量、體積、密度有關的知識點,可以通過照片展示,提出問題:“為什么死海里人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而不會因為自己的體重下浮呢?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通過探究性教學與一定的解釋后,最后得出浮力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運動狀態、空實心、物體形狀以及液體的密度有關等等,學科知識滲透在探究性教學中,學生容易掌握,教學效果也好。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需要多多地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到蘊含的知識點,不斷增強這種模式所激發的學習動力,從而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的目的。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