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契機就是學生有效學習的時機,教學契機可以來源于教師對教學的預設,也可以來自于實際教學中的生成,但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于教師能否捕捉到教學契機。如果教師能夠靈活運用教學契機,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契機;捕捉;運用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一個對于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視的教學細節,那就是教學契機,教學契機并不是一個現成的、等待教師加以運用的時機,而是一個可能稍縱即逝的時機。傳統教學中,由于教師的“任務意識”比較強,在每個時段都有相應的任務,教師關注的一般是教學任務能否完成,這就造成了教學契機容易流失。
一、教學預中教學契機的捕捉與運用
任何一節課的教學總是要預設的,這個預設就包括教學過程的預設,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去猜想學生在學習某個知識點時會有什么樣的思維過程,學生會有什么樣的思考結果,并對這些結果提前作出反應等,這其中就有大量的教學契機存在。
比如說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學中,必須給學生強化兩點認識:一是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二是分子可以分為原子。在教學設計中,查閱學生可能獲得知識的物理與化學途徑,明確學生在相關學科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分子概念,于是就以這些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分子與原子的認識。以此為時機,引導學生認識到物理上所說的分子與化學上的分子并不完全相同,于是教學中就出現了順應的過程,以擴充學生的分子概念;引導學生認識到原子彈是通過重核的裂變來釋放能量,從而幫學生建立起相應的化學反應的認識……
二、教學生成中教學契機的捕捉與運用
在實際教學中有一個更重要的教學契機的捕捉,那就是課堂上的生成。與預設相比較,生成的教學契機有時出乎教師的意料,因而不容易被抓住,而事實上這種教學契機對于學生學習而言,價值更大。
所謂生成,是指不在教師教學預設之中,但在課堂上由于其它原因而出現的、與學習內容高度相關的教學現象。由于其不在教學預設當中,因而教師一般沒有現成的預案去應付,而生成對于學生的知識生成以及知識結構的完善又具有重要作用,因為生成本來就來自于學生的思維,來自于學生就某個具體的化學知識而引發的思維。
例如在“化合式與化合價”的教學中,應當注意到化合式、化合價以及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對此內容進行精心預設。但學生的思維是多樣的,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產生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每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為什么不可能出現一個化學式同時代表兩種物質?這是一個中等偏下水平的學生提出的。于是教師借此機會告訴學生,世上任何一種物質都有自身的特性,在表示一種物質時除了對特性進行描述之外,另一種高度概括的方式就是利用化學式。因此某種物質的化學式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符號,更代表這種物質與眾不同的性質。
三、教學契機把握與運用的注意事項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操作不當,教學契機也會演變成敗筆,教學契機要想發揮作用,關鍵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契機必須是真的教學契機。很多時候由于初中學生的發散思維,他們會想象出與化學知識看似相同但實際并沒有多大意義的情境,像這種情境就不能順著學生的思維去進行所謂的利用,因為這不是真正的教學契機,對于學生的知識把握沒有多大的作用。
2.教學契機的把握必須注意火候。有時并不是生成了一個教學契機就要立即利用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提醒學生生成了某個契機,然后在下一個教學環節中加以利用。此時如果提前,效果也不理想。
3.教學契機的把握與運用最為關鍵的是將其與正在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這種“結合”需要教師的“急智”,也就是說一旦教學契機出現,教師要能夠立即反應出其與正在教學的內容有什么樣的聯系,應當怎樣進行聯系等,只有這樣,教學契機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