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英
從初中到高中要跨一個很大的坎兒,學生跨不好的話就會失去信心。那么如何讓學生適應高中的學習,并取得較好的成績呢?我認為學習習慣很重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認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以下幾點。
一、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新課改模式的第一步,所以是非常關鍵的。通過課前預習,教師可以減少課堂不必要的重復,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這樣,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使他們的學習目的更明確,聽起課來更有主動性。
二、認真上課
課上45分鐘學生要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同時自己積極思維,與老師配合。教師講定理定義概念時,邊聽邊在心里默記,并在老師講解、舉例過程中加深理解。抓課堂練習,抓好練習課、復習課、測試分析課的教學。數學課的課堂練習時間每節課大約占1/4~1/3,有時超過1/3,這是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堅持不懈,這既是一種速度訓練,又是能力的檢測。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尋找的例題是有心的,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提高,哪些知識、能力需要培養、加強應用,上課應有針對性。這樣當堂記憶,既節省了不少課余時間,又能在上課時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養成多做題的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就要多做題,熟悉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最初也許比較困難,因為一開始你要接觸各種不同的題型,但是隨著你做的題越來越多,掌握的題型越來越多,你就會覺得不再是那么困難了,因為好多題型你已經掌握了。這時候,你做題要有選擇性了,當你遇到了自己一看就會的題型,就不用再做,這樣可以用節約的時間做其他題。此時,你有必要準備一個錯題本,把那些難掌握的或者屢次做錯的記下來,經常地翻看錯題本,你就會發現錯題本的題型也掌握的差不多了。錯題本是在不斷翻新不斷掌握的過程中變化的,隨著你掌握的題型越多,你的錯題本會越來越薄。當然,知識是無止境的,你永遠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題,但你要可以盡可能多的做題,因為你的大腦的容量是無限的。我相信,這一點做到了,你的成績會有所提高的。
四、注意培養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
經常聽到學生這樣說:“我不喜歡數學,上課時總是睡覺。”由此看來,興趣是多么的重要。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時,我們就想辦法改變我們自己。上課睡覺最終影響的是我們自己的成績、我們自己的前途,所以我們要改變自己。如果覺得數學老師講的枯燥,你可以看看課本關于這個知識點有意思的小故事,課下和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老師講的知識點,或者到圖書館看一下關于此知識點的書籍,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又掌握了課上的知識點。如果學校有興趣小組的話,你可以參加數學這科的興趣小組,進一步提高這一科的學習興趣。最終你會發現,數學這一科原來也可以學得其樂無窮。
五、課后復習
每個人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精選一到兩本參考書。參閱參考書時,首先要熟悉課文,看時不走馬觀花,以看代練,應該注意實踐,動手解答,對于難題不能輕易放過。但對于一些方法簡單、計算煩瑣的題目可繞道而過,掌握方法即可。從參考書上確實可以學到許多典型的解題思路和思維方法,但也不能被參考書牽著鼻子走,復習時還應堅持課本為主、參考書為輔的原則。
(河北省冀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