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指針是c語言教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塊,文章根據本人多年教學經驗,從c語言指針的概念出發,針對指針在教學中的幾個重要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c語言 指針 變量 數組
一、引言
指針是c語言的特色之一,也是學生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時的一個難點,靈活掌握指針的用法,正確而靈活地運用它可以有效地表示復雜的數據結構,可以動態地分配內存,可以直接處理內存地址等??梢允箯碗s的程序變得簡潔緊湊。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指針的理解和應用感到困惑,特別是什么時候用什么類型的指針變量。他們在編程過程中是能不用就不用,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對指針應用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梳理,以便于學生掌握指針的應用。
二、基本概念辨析
如果在使用中定義了一個變量,在編譯時系統就會給這個變量分配內存單元。
例如:int x=5,y=9; (如圖所示)
變量名 xy
內存單元…34…
單元地址 10001002
變量名是指數據對象的名稱,例如x,y等為整形變量名,變量值是指數據對象的值,例如3,4即為x,y的值,指針即數據對象的內存地址,例如地址為 1000 的單元中存放的是變量x的值。
指針變量是一種專門存放數據對象的內存地址的變量。如何幫助學生去理解二者呢,我們就可以形象化地打個比方,假設衛生信息管理2班在門牌號為508的教室,如果把508教室這個門牌號比做內存地址,那么信管2班的學生就是508教室這個內存地址所存儲的值。
2.1指針變量的定義
一般格式為:類型說明符 *指針變量名1,*指針變量名2,…;例如 int *p,*q;
對指針變量的類型說明包括三個內容
1、類型說明符:即指針變量的值所指向的數據類型值,前例中的int即為指針變量所指向的數據類型;
2、指針類型說明:即定義變量為一個指針變量,其標志是變量名前的*;
3、指針變量名:前例中的p,q即為指針變量名。
2.2指針變量賦初值
由于指針就是地址,因此指針變量中存放的是地址,所以賦值即是將某個地址賦給指針變量,如下所示(p、q為指向整形數據的指針變量,i、j為整形變量,a是存放整形數據的數組)
int *p,*q; int i=3,j=4; int a[5]={0,1,2,3,4} ;
p=i; q=j;(將變量i ,j的地址賦給p,q)
p=a; (將數組 a 的首地址賦給p,相當于p=a[0])
p=a[i]; (將數組 a 中第 i 個元素的地址賦給p)
q=p; (將指針變量p的地址賦給指針變量q)
三、指針的應用
3.1數組中指針的應用
在C語言中,數組與指針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數據類型,它們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們都適于處理內存中連續存放的一系列數據,數組元素的引用可用指針的描述來實現。
main()
{int *p,a[6]={0,1,2,3,4,5};p=a;
for(i=0;i<6;i++) printf( “%d”,*(p+i)); }
從上面的程序中,可以看出 *(p+i)等價于a[i]。
例:有char a[4]=”xy”;char *p;執行了語句p=a;之后,*( p+2)的值應該為’\0’。
數組中的行指針和列指針,例:
int i,j,a[3][4]={{1,2,3,4},{5,6,7,8},{9,10,11,12}};
*p=a[0];
for(i=0;i<3;i++)
{ printf(“\n”);
for(j=0,j<4;j++)
printf(“\5d”,*(p+i*4+j)); }
一維數組名表示一維數組首地址,是列指針常量;二維數組名表示二維數組首地址,是行指針常量。歸納可得:一維數組名+i=列指針;二維數組名+i=行指針。行指針與列指針是不同類型的指針,但它們存放的地址可能相同,而所表示的含義卻不同。
例中a和a[0]指向同一個位置,即a等于a[0],但a+1不等于a[0]+1。因為a+1中的1表示數組中的一行,而a[0]+1中的1表示數組中的一個元素。假設a和a[0]的地址為2000, 可推算出a+1的地址為2008,而a[0]+1的地址則為2002。
行指針和列指針可以相互轉換。將行指針降級即轉變為列指針,降級的方法有指針法和下標法,即利用指針運算符*或下標運算符[]都可以使一個指針降級。例如a為行指針,a* 和a[0]則表示列指針;反之,將列指針升級,即前面加地扯運算符就轉換為行指針,例如*a 和a[0]表示列指針,*a和a[0]則表示行指針。
3.2函數參數中指針的應用
在 C 語言中,函數的形參是局部變量,實參和形參變量間的傳遞是值傳遞,即將實參的值傳遞給形參變量,形參在函數中如何變化,并不改變實參的值,我們稱之為單向傳遞。這種參數的單向傳遞減少了函數之間的耦合性,增加了其內聚性,有利于結構化編程。但是 如果調用函數想從被調函數中得到一個以上的返回值,就比較困難。雖然通過全局變量也能實現,但過多的全局變量不利于結構化編程。如果實參和形參都使用指針變量,就可達到此目的。需要說明的是,實參和形參之間傳遞的仍然是值,但該值不是變量的值,而是變量的地址。
3.3鏈表中指針的應用
鏈表是一種常見的重要的數據結構,它是動態地進行存儲分配的一種結構,在 C 語言中使用數組必須事先定義固定的長度,是一種靜態存儲分配,不適合用來實現鏈表,而指針可以實現動態存儲分配,用來實現對鏈表的創建、插入和刪除等操作。以下creatlink函數建立一個帶頭結點的單向鏈表,并用隨機函數為各個結點賦值。函數fun的功能是將單向鏈表結點數據域為偶數的值累加起來,并作為函數值返回。
typedef struct aa
{int data; struct aa *next;}NODE;
int fun(NODE *h)
{int sum = 0 ; NODE *p; p=h->next;
while(p)
{if(p->data%2==0)
sum +=p->data; p=p->next; }
return sum;}
NODE *creatlink(int n)
{NODE *h, *p, *s; int i;
h=p=(NODE *)malloc(sizeof(NODE));
for(i=1; i<=n; i++)
{s=(NODE *)malloc(sizeof(NODE));
s->data=rand()%16; s->next=p->next; p->next=s; p=p->next; }
p->next=NULL; return h;}
四、指針運用的常見錯誤
4.1混淆了*號在指針中的兩個含義
初學者很容易把C語言中的所有*號都理解為指針運算符,實際上,*號在指針中有兩個含義:在變量聲明部分是指針聲明符,只起聲明變量作用;在語句執行部分是指針運算符, 是取指針所指向的存儲單元的作用。
main()
{ int a=10,b=20,*p1,*p2;
*p1=a,*p2=b;
printf(“a=%d,b=%d”,*p1,*p2); }
上例中*p1=a,*p2=b;顯然不合法,因為在執行語句中的*號是指針運算符, *p1,*p2表示p1,p2所指向的對象,編程者的意圖是把a和b的地址賦給p1和p2,而不是它們指向的對象,所以應把*號去掉,第四行語句則應改為“p1=a,p2=b; ”。
當然,也可以在定義指針的時候賦初值,將程序改為:
main()
{ int a=10,b=20,*p1=a,*p2=b;
printf(“a=%d,b=%d”,*p1,*p2); }
程序中也存在“*p1=a,*p2=b”,但這是正確的對p1,p2進行初始化的語句,因為此語句出現在變量聲明部分,此時*號是變量聲明符,所以不能把*p1,*p2看成是p1,p2所指向的對象。程序實際上是把a和b的地址分別賦給了說明為指針變量的p1和p2。
4.2分不清指針的類型
指針的類型較繁雜,因此,在學習中,注意分清*號的優先級是初學者正確區分復雜指針類型的一條有效途徑。
例: int *p1[n]; int (*p2)[n]; int *p3(); int (*p4)(); int **p5;
要區分這些變量的含義首先從與運算符的結合性入手,步驟如下:
第一、先看變量名首先與哪個運算符相結合,確定它是否為指針變量。四個變量中先與說明符*結合的表明是指針變量,先與[]結合的表明是一個數組,先與()結合的表明是一個函數。因為[]和()的優先級高,所以p1和p3是數組和函數, 而p2,p4和 p5是指針變量;
第二、再根據變量名與次運算符的結合確定變量的具體含義, 所以它們的含義分別是:
p1是數組,它由n個指向整型數據的指針元素組成;
p2是指針,它指向含n個元素的一維整型數組;
p3是函數,它的返回值為一個指向整型數據的指針;
p4是指針,它指向一個返回整型值的函數;
p5是指針,它指向一個指向整型數據的指針變量,是一個二級指針。
總之,要區分指針的類型,首先要確定這個變量是否為指針,關鍵就是看在定義的時候是否先與*號結合。
五、結束語
指針是C語言最具特色的語言成分,也是C語言的精華,當學生理解了指針的內涵,掌握了指針的基本概念及相關操作后,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指針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