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具體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男權社會中的女人怎樣控制男人并最終獲得了愛情和婚姻的故事。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鮑西亞以柔克剛,恩威并施,使得自己在男權社會中獲得了應有的尊重和地位。從作品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對于兩性關系是平等對待的,他沒有受到長期以來根深蒂同的男權思想的影響,對傳統思想中的男尊女卑也是否定的。對《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亞的兩性觀進行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地位解讀
在文藝復興時期,即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西方的社會形態出現了一些變化,即從傳統的封建主義逐漸向資本主義過渡,當時風風火火的圈地運動使得很多農民都離開了自己長期賴以生存的土地,開始向城鎮遷移,夫妻關系有所改善和加強,這使得婦女的地位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和發展。但是由于男權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地位的提升還是有限的。在夫妻關系方面,女性仍然是男性的一種附屬品,從法律的角度而言,這些女性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她們并不獨立。在婚前,她們的地位相對要自由一些,但是結婚之后,由于家庭中大多還是由男人做主,因此自己本身所擁有的一些合法的權益反而消失了。比如有的時候,丈夫可以替妻子履行一些職責,簽署一些契約,干涉她們的生活。在當時的社會中,結婚之后,妻子的所有財產都是歸屬于丈夫的,這其實還是一種兩性關系中不平等現象的體現。對于家庭的財產,比如各種繼承、財產獲贈等,都是男性優先的。家庭財產的掌握權其實是握在男性的手中,也就是在父親、丈夫以及兒子的手中。女人對家庭中的各種事物是沒有控制和支配的權力的。在一些紳士家庭中,對一些家庭事務的管理,比如對仆人、雇人等方面的管理和發布命令,也都是由家中的男子決定,一個女人如果沒有被很好地馴服或者在家中對家庭事務發號施令,就可以看成是一種叛逆。
在《威尼斯商人》中,鮑西亞是一個十分成功的女性,而在男權社會所形成的文學形式中,其中的女性形象已經被模式化了,基本呈現出兩個極端:好的女人就是男權社會中的女性楷模,她們是順從的、美麗的、善良的,對于男人的統治十分順從,是一個好的女兒,是一個好的妻子,也是一個好的母親;而壞的女人則是對男權社會進行反抗的一種女性的形象,她們一般都被當成是一種災禍,一種彪悍的女人。好的女人形象也是在千百年的男權主義思想下提煉出來的一種形象,是一種沒有自我意識的人,這種人更加符合男權社會中人們對于女性的理想。而壞女人則是太自我的一類人,他們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因此不順從于丈夫、父親等男性勢力的管教。在當時的社會中,那種所謂的壞的女人往往是受到社會所排擠的。在長期形成的男權社會中,想要做一個能夠實現自我的女人是十分困難的。
《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人公鮑西亞相對而言是一個十分幸運的人,在她所生活的時代,男權思想的觀念依舊是十分明顯的,但是她的生活中沒有其他的兄弟來繼承父母的財產,在經濟上獲得了一定的自主權。在經濟上獨立之后,她也可以在感情和婚姻的問題上掌握一定的主動權。而她自己也是具有一定先進思想的,她知道在這樣的社會中,想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獲得婚姻上的自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但是她還是要遵循自己的想法,選擇了一個自己真正愛的人?!锻崴股倘恕分饕菄@著幾個情節敘述,即“選親”和“法庭斗爭”。鮑西亞利用自己的機智,在選親的過程中最終選中了巴薩尼奧,而在法庭的斗爭中,她獲得了勝利,也抓住了巴薩尼奧的心。在選擇意中人之前,父親的遺囑對鮑西亞而言是一種噩夢,她是一個活潑的少女,她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這樣被父親的遺囑所確定,一方面,她要遵守父親的遺囑,但是另一方面,她內心深處的那種女性意識使得她想要為自己爭取。她其實是矛盾的,如果遵從了自己的父親,那會違背自己的意愿,但是如果違背了父親的意愿,又會與社會上的行為和現象格格不入,會成為被大家所排擠的一類人。但是鮑西亞與傳統的女性不一樣,她是一個具有新思想的女性,既然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做一個抉擇,那就是要選擇一個自己愛的人,而且是一個也同樣愛自己的人。她的愛情觀使得她可以為了愛情放棄其他的一切物質,但同時也需要對方是一個具有同樣觀念的人,不是看中了她的美貌或者財富才與她在一起,她想要找的是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因此在選親的過程中,她將自己的畫像放在一個鉛筆盒中,這個盒子看起來很不起眼,而且上面的話也確實夠駭人,即“誰要選我,一定要拿出他所有的一切來冒險”。這句話以及那個鉛筆盒嚇走了親王們,因為他們不愿拿出自己的一切來冒這個險,這說明在他們的心目中,對鮑西亞并不是真心的,這一個簡單的測試就能看出他們的本質。而巴薩尼奧的質樸本性使他選擇了鉛筆盒,其實外表往往只是一種表象,如果只是看中了外表,那么這樣的感情往往是不牢靠的,巴薩尼奧的質樸打動了鮑西亞,最終兩個人成為夫妻。當然,兩個人能在一起,這只是一個開始,如何抓住自己丈夫的心才是重要的。鮑西亞說:“我自己和我所有的一切現在都變成你的了,方才我還是這所大廈的主人,我自身的主宰,現在,這所房,這些仆從,還有我自己,全是你的了?!边@句話乍一看以為是鮑西亞在向巴薩尼奧表示自己的謙卑與溫柔,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她明白男人的心思,知道男人的尊嚴所在,她明白他們都不喜歡自己的女人總是看起來強大很多,所以她故作謙卑,是想要給巴薩尼奧的尊嚴一些保護。鮑西亞強調巴薩尼奧一定要珍惜那枚象征著他們的感情與婚姻的戒指,說一旦戒指破裂,他們的感情也會隨之破裂。這其實是一種警醒,說明她對待感情的真摯,需要丈夫也像自己一樣完全忠貞于感情和婚姻。鮑西亞很生氣丈夫將戒指送給了法庭上的博士,她說自己會對博士像對待丈夫一樣慷慨,甚至是要她的身體都可以,鮑西亞的話使傳統的女性的貞潔觀念被顛覆了,對巴薩尼奧其實有一種威脅的意思,這其實是鮑西亞內心真摯情感的一種體現,最后巴薩尼奧落得狼狽不堪,他向她道歉,并且以靈魂起誓,說自己一定要對鮑西亞忠誠。鮑西亞對男人的掌握和控制是一種以柔克剛的方式,是一種恩威并濟的方式,最終使得自己的婚姻變得十分幸福美滿。她的形象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一種全新的顛覆,是對傳統女性所有的那種順從意識的顛覆,莎士比亞對她的描述其實體現了他自己所持有的一種平等的兩性觀。
二、莎士比亞持有的兩性觀
從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莎士比亞本身具有的一種兩性觀念,是對傳統思想中的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種顛覆和反對,鮑西亞戲弄巴薩尼奧,就是莎士比亞本身對傳統兩性觀的一種嘲諷。也說明了在任何一個時代,女性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完全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是能夠實現自我的,無論這個時代的背景是不是男權社會,無論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高不高。在兩性關系中,女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獲得支配的地位。但其實莎士比亞的兩性觀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莎士比亞描寫的女性人物是美麗的、有智慧的,而且她們也擁有一定的財富,比如鮑西亞,她是一個相貌出眾的女子,她也有豐厚的家財,是一個富家孤女,所以她有選擇婚姻的資本和自由。而在這部作品中,巴薩尼奧、格拉西安諾等男性形象相對于一些女性形象而言,在財富方面不及自己的妻子,在才智方面也不如自己的妻子,對比起來反而處于一種從屬的地位。但其實在當時的社會中,像作品中所描述的那些女性一樣的女人在社會中是比較少見的,一般只有很少的貴族、中產階級的婦女才能夠接受一定的教育,才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和這個社會抗衡,大部分的女性都是被傳統壓迫的女性,她們即使有實現自我的理想,也沒有資本。其次,莎士比亞本身所處的就是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和社會,當時社會上的人對于這種故事情節往往是不怎么認同的。在他的作品中,女性更多的是沒有職業的,她們的職業就是家庭主婦,這還是表現出女性在地位上的不平等。莎士比亞的兩性觀對傳統的思想有一定的批判,也有一定的顛覆,但還是有一些不足和局限的地方。這是由于長期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所導致的,盡管莎士比亞想要表現一種現代化的思想和理念,但在實際的社會和背景中,這種思想和理念往往得不到深刻的贊同。
三、結語
《威尼斯商人》中的兩性觀念是莎士比亞的兩性觀的一種很好的體現。通過對鮑西亞如何獲得美滿的婚姻幸福作為重要的出發點,展現了女性意識的一種崛起,鮑西亞的形象就是對傳統女性形象的一種改寫。莎士比亞本身的兩性觀念相對于當時的社會而言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雖然是一種提升和進步,但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參考文獻]
[1]黎會華.從《威尼斯商人》的女性人物塑造看莎士比亞的女權主義傾向[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3(02).
[2]黃谷明.《威尼斯商人》人物塑造中凸現的基督教情懷[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4).
[3]馬紅玲.一部充滿悲劇色彩的喜劇——《威尼斯商人》的另類闡釋[J].戲劇文學,2006(07).
[4]譚立.論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的生態主義文學價值——《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