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或考慮建立銀行業聯盟
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實驗室·《處于金融綁架和政策抑制間的歐洲》(7月10日)
金融危機的出現迅速改變了歐洲現有的金融體系和政治經濟體制,關于政府與金融機構的兩種關系也被反復提及。第一種關系是“金融綁架”,即政府對金融機構的種種行為采取寬容的態度,并對其進行扶持;第二種關系是“政策抑制”,即政府利用權力對金融機構嚴格限制,以獲取更好的融資條件和相對有利的信貸優惠。
然而,金融機構與政府間的利益關系相對復雜,單用這兩種模式形容二者間的關系有過于狹隘的嫌疑。在歐盟體系下,國與國間的實際狀況各不相同,政府與金融機構間的關系也不盡相同。但歐洲一個顯著特點是,歐洲國家對銀行信貸的依賴大大超過對實體經濟及主權債務融資的依賴。基于此,歐洲政府更多會考慮金融業的利益并將其與國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治理。
從這個角度而言,歐洲的政府、中央銀行、公共部門的銀行和金融機構一直是由政府主導的金融生態系統的構成部分。在這個系統內,政府和金融業同時受壓力和抑制力的影響,并在這雙軌道之上平穩運行。
隨著跨境資本流動的速度不斷加快和規模不斷加大,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風險也在不斷累積。在經濟危機中,跨境資本流動的突然中斷引發了新一輪金融國有化潮流。過去三年里,歐盟各國通過政府支出和擔保來維持金融體系正常運轉的現象屢見不鮮,并因此給各國政府帶來巨大風險。
也許最終的解決機制是建立銀行業聯盟,一方面,聯盟的建立可以維持國家的偏好,并兼顧金融組織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經濟危機中,對成員國的經濟下滑也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以重塑金融生態系統的彈性。
美國制造業欲謀新局
布魯金斯學會·《為什么美國制造業的發展對未來的繁榮至關重要》(7月14日)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低迷發展后,制造業的發展重新回到公眾的視線中。美國發展制造業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復蘇,而應是制造業的創新崛起。即以3D打印和數字化制造為首的創新設備帶動工藝的創新和開發的創新,并在制造業和創新之間的正循環中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創業生態系統。
而美國發展制造業恰逢時機。在過去10年中,由于制造業的外遷,美國本土的制造業勞動力減少了約1/3,并因此造成需求的停滯。自2010年起,美國制造業工人的數量逐步上升,出口也快速增長。隨著能源自給的增強,國內能源價格的下降也吸引了更多企業轉向本土生產。
立足長遠,美國將從四方面解決當前制造業面臨的挑戰。首先是進行稅制改革,對有競爭力的生產地點給予能源優惠政策,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其次加大對研發的投資力度,發展新的制造技術,建立全國制造業創新網絡系統;再次要投資人力資本,保證企業獲得高技能工人;最后是修復自由貿易協定,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以包容促進城市發展
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城市該如何促進包容和接受》(7月10日)
絕大部分時間,人們都生活在城市里或處于遷移中。新市區的出現往往伴隨著經濟和信息的全球化發展以及流動人口的涌入。世界各地的城市已成為種族、宗教、階級和民族的聚居點。如何促進城市的寬容與接受,實現長久和平與穩定發展,是每個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
以法國為例,即使被稱為世界浪漫之都,時至今日,法國仍面臨著反猶太主義的思潮。僅2014年的前3個月,有關反猶太主義的事件就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即使是以多元化發展著稱的倫敦,在過去幾年中也面臨著騷亂。
城市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挑戰是如何將多元文化、不同社區納入一個特定的城市區域并使之和諧共生,交互發展。
從實際操作層面看來,要實現相互容忍到共享,城市治理者應建立共享空間;從社區到全城,以節日為契機組織多種活動;以貿易發展為紐帶,促進不同社區間的經濟聯系和交流。
從長遠看,要創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其核心是立足人群的多樣性,培養共同的身份意識,維護共同的生活空間,實現文化、思維的互通,生活環境的共享。
“第三模式”互聯網金融
中國社科院·《互聯網金融不是顛覆者》(7月6日)
互聯網金融是借助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由于互聯網金融對金融系統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不少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將帶來“顛覆性”的沖擊。而目前看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更多的是一種輔助性、補充性的金融業務。
從影響力來看,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清算領域、網絡貸款領域以及眾籌領域所占份額極其有限,且虛擬貨幣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基本沒有影響。相對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不具有實質性的顛覆性和替代性,更多的是支持、融合和彌補作用。
從長遠看,互聯網金融作為“第三模式”對銀行部門和金融體系會產生深刻影響。第三方支付不僅影響了銀行的服務渠道,還可能與銀行在信用評定和融資服務上直接競爭。同時,互聯網金融還將深刻改變銀行的服務思維及經營模式。立足整個金融體系,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金融創新的步伐和傳統金融行業的轉型速度,并對貨幣政策、利率自由化等產生一定影響。
盡管當前互聯網金融的主要作用是彌補現有金融體系的不足,但作為新的金融風險點,可能會引發技術失敗、監管失效等一系列的問題。只有結合國外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實踐,規范引導、適度監管,互聯網金融才可能走上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國試水政府債券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政府解決地方債務的重要一步》(7月10日)
自5月21日中央政府許可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后,約有10個省市宣布將要發行政府債券,廣東省政府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政府債券的發行是中國財政改革的重要一步,表明中國的債券市場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地方政府通過直接發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減少了對房地產行業的過度依賴。直接發債也減輕了中央政府投資大型基建項目的財務壓力,并增強了政府融資的透明性。
但政府債券的發行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擔憂。由于廣東省政府沒有透露此次發債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導致公眾對資金償還和跟進產生一定困難。未來中央政府可能會針對這些問題制定一系列的監管措施,維護政府發債的公信力和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