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出版的美國《財富》雜志選擇了中美兩位企業家作為2013年度商人。他們分別是宋志平和埃隆·穆斯克。穆斯克以善于創新而著稱,有“新喬布斯”的美譽。宋志平則因在傳統的建材和醫藥領域整合出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而備受關注。尤其是宋志平2006年3月中國建材香港上市開始,風卷殘云般重組了900多家水泥企業,成為坐擁4.5億噸產能的世界水泥大王。他的行業整合改變了水泥行業的格局和生態,也啟迪了其他產業的企業家。
中國建材靠什么成就了水泥傳奇?后來者從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本文將盡可能解答這一問題。
對于中國建材來說,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1月16日,《國企》雜志從中國建材集團2014年工作年會上獲悉,盡管2013年全國經濟形勢并未根本好轉,但中國建材集團實現了2570億元的營業收入和123億元的利潤,分別增長18%和10%。
事實上,就在2013年上半年,中國建材還面臨著較大的發展壓力,甚至有國資委領導擔心:多年“順風順水”的宋志平會不會遭遇挫折?
事實證明,中國建材下半年不僅挽回了上半年的局面,而且圓滿地完成了國務院國資委的各項指標要求。實際上,面對困難局面實現逆勢大反轉,已經成為中國建材多年來發展過程中的最大特色。
如今,中國建材已經成為以水泥業務為主業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水泥產能達到4.5億噸,成為毫無爭議的世界水泥大王。
如果人們把目光投向10年前,就會發現彼時的中國建材幾乎沒有水泥業務。包括董事長宋志平在內,中國建材當時也沒有幾個熟悉水泥業務的人才。
從零起步到世界水泥大王,分析中國建材成功的原因時,人們會發現一種正在被大力提倡的模式—混合所有制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國經濟進入升級版時代,改革進入新階段的今天,回顧中國建材這一探索經歷,或許能回答很多基于現實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