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商業時代》:思杰在大中華區平均每年42%的業績增長應該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保持這樣的成績是否成為你最大的壓力?
曹衡康:因為思杰的企業文化,讓我自發地想要做得更好,要做的比總部期望的更高,所以主要壓力來源于我個人。從整個大環境看,歐美對虛擬化技術的接受程度很高,但是這邊就要慢很多。我們怎樣才能讓客戶感到我們對他的幫助這是一個壓力,一方面我們需要花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我們的客戶,另一方面我們要把思杰的技術轉化成客戶能夠理解的語言。
中國太大了,所以我要結合我的很多合作伙伴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我怎么讓我的合作伙伴能對我們的產品認識更快速,而且也能夠去跟思杰員工一樣講,讓客戶知道我們對他的好處在哪里,這個方面需要花一些時間培訓我的合作伙伴,這樣才能夠做杠桿效益。我還有一個挑戰是怎么讓讓合作伙伴學習更快,能夠最有效地把思杰的價值告訴客戶。
《數字商業時代》:如果評價過去一年你最滿意的成績,你會想到的是什么?
曹衡康:最近我們把一些工業設計軟件通過虛擬化的手段實現了它的靈活應用,這塊業務主要瞄準的是制造業,因為整個大中華區都是以制造業為主,今天我們可以把思杰技術推廣到制造業會贏得更多的客戶。
中國制造已經開始進入到以設計為主的時代,所以我們的產品一出來就有企業買單,這些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對研發方面投入很重視,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是我感到最滿意的。
《數字商業時代》:思杰在拓展新的領域時會做怎樣的準備,以制造業為例,具體有哪些推進計劃?
曹衡康:思杰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所以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用我們的技術創造出來新的用戶場景,這也是思杰的競爭力。思杰做了25年的用戶體驗,所以能夠理解客戶需要什么東西。我們要針對客戶場景創造一些成功案例,去做一些比較深度的調研,對客戶需求的了解是今年的重點,我們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做法是說客戶來談技術,現在我們會思考客戶到底用這個東西做什么事情。
通常我們先從客戶為什么要做虛擬桌面開始調研,我們有一個標準的調研流程,從業務角度來看,為什么他要做虛擬化?這樣客戶會覺得,思杰的確是站在客戶立場想事情,其次是我在銷售團隊方面,搭配以及結合我的渠道伙伴,這樣更針對行業性,因為我覺得每一個行業體系需求是非常不一樣的,越了解客戶行業的特殊需求,聊越深他講得更具體,他能夠感受到效益會更明顯,他的決定會更快。
《數字商業時代》:客戶會如何評估思杰的技術給他們帶來的效率提升?
曹衡康:移動辦公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是保險業務員,現在你只要拿一個平板就可以和客戶談,平板接到后臺發布保險公司的一些應用,客戶可以在現場直接簽保單,所以,整個銷售過程就縮短了很多時間,進而轉化為銷售人員的生產力。
再比如銀行,如果你要投資,可以不用到銀行來做,銀行的業務員可以到你那邊去,拿一個平板或筆記本電腦,當場幫你做理財規劃,你個人數據被放在云端而不是工作人員的移動設備。醫生也一樣,通過思杰醫生可以在遠處通過iPad接到醫院醫藥系統看到病人現況,可以當場做決定,通過我們的GoToMeeting跟病人遠程治療,跟值班醫生或者護士交代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