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商業時代》:在地稅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對智慧城市的推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李杰:我覺得對于一個城市而言,政府肯定希望把所有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為市民做一些統一的服務。我們也有這樣的想法,比如說我們能夠跟工商聯網,跟海關、跟其他部門聯網,互相交換一些數據,我們把數據放在一起,在這個統一的平臺下面再分發給各個要使用的部門,大家有一個完整的數據交換。
《數字商業時代》:構建這樣一個統一的平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李杰:現在遇到最大的阻力是數據安全問題,各個部門實際上都希望從對方那里得到數據,但是都不愿意開放自己的數據。相對來說,納稅人的數據,納稅人經營財務的報表,實際上很多部門是愿意要的。
比如說工商部門需要做一個征信系統,可能需要稅務方面提供一些人的欠稅數據,納稅人經濟狀況的信息。但是對于我們稅務部門來說,這部分內容實際上是我們需要并有責任為納稅人保密的。
《數字商業時代》:現在缺少這樣一個可信任的中間平臺,但是如果一旦把數據互聯,會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
李杰:是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通過戴爾的幫助在推進一個二手房評估系統,為什么會推進這個系統呢?就是因為我們在二手房交易的市場上,有很多陰陽合同,可能實際上成交額是100萬,但是最后簽訂合同時是50萬,為了避稅。為避免這種陰陽合同,我們需要對二手房的真實價格做一個評估。
但是這個數據我們從哪里去取呢?只能從房管局取。比如說有的區可能通過政府和房管局達成一致就能夠提數據,這樣的平臺就能夠搭建起來,也就能夠很好地堵塞稅收的一些漏洞。但是有些地方做不到,因為得不到數據。
《數字商業時代》:現在地稅這邊在和哪些政府部門建立信息共享?
李杰:我們正在實現和工商部門的信息共享,也是出于方便納稅人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的考慮。不過,在共享信息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阻滯。問題并不是出在采集數據的準確性,而在于后續對數據的管理上。可能一個錯字就讓數據對不上了。比如說千禧酒店,它有可能在工商局登記的叫成都市新東方千禧大酒店,而在稅務部門登記的是成都新東方千禧大酒店,就少了一個“市”字,那兩個數據就對不上了。
大量的數據實際上是這種數據。我們在數據比對的時候就耗了很多人工去做,后來發現完全做不下來,我們不可能跟工商比對數據。這種情況比較多,包括我們的個稅系統,是采用納稅人的身份證信息來作為登記的,我們登記的身份證信息有可能跟納稅人在公安局的身份證信息是不一致的。
所以我覺得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標準,哪些數據我應該向哪個部門去要,他的東西是最權威的。或者政府建立一個可信任的中間平臺,大家能夠做數據交換,在數據安全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各單位是愿意把數據跟大家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