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非常榮幸地供職于國內和國際非常知名的一所大型集團企業,這家企業,以生產家用電器聞名于世界,同時也以獨特的企業文化聞名于世界。常常有很多的國內企業或者國外企業,組團來這家企業參觀學習,一方面驚嘆它在家電制造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一方面也驚嘆它的企業文化的厲害和不好懂。所謂不好懂,就是它的詞匯,迥異于外面日常的語言。
一些詞匯,只有在內部的語言環境下,才具有意義?;蛘哒f,只有在這家企業的語言體系里,這些詞匯,才是具有生命力和約束性的。一旦離開了這種語言環境,這些詞匯的大廈,便會轟然倒下,變成一堆瓦礫。
舉個例子說吧,如果有一個陌生人,有一天突然闖進這家企業每周六上午在董事局大樓里舉行的內部會議,聽這家企業的核心高管談話,他會覺得,自己就像闖進瓷器店的大象,魯莽、違和、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他們口中吐出的一些詞匯,雖然都是中國的日常字匯,但被他們用他們的邏輯組合在一起之后,就好像變成了另外一種語言,聽不懂。更重要的是,即便是這家企業的高管,如果在離開這家企業一段時間之后,比如說休假三個月,再回來參加這個周六的高管會議,也會覺得,好多詞匯聽不懂了。
我曾經有幾年的時間用這種文化進行思維,并且用這種思維驅動這些詞匯去和我的同事開會,并且試圖用這種文化思維和詞匯向外部溝通交流。在我離開這家企業之后,進入另外一家企業,融入另外一種文化之后,我開始思考:很多企業在提倡創建自己的企業文化的提法后面,究竟隱藏著什么?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面墻?;蛘哒f它在試圖構建一堵墻,堵住什么,不讓它們出去,同時,也擋住什么,不讓它們進來。當然學術一點說,所謂的企業文化,只是一種亞文化。但上述這種管窺之間,還是讓我恐慌,并且驚出一身冷汗,我以為,我找到了解讀當前文化現象的一把鑰匙。
前不久,上面發起運動,要維護語言的純潔,意思就是要規范外來語。比如在漢語中不能夾雜外語詞匯。比如LED、PPT。我發現,連孟非主持的《非誠勿擾》里,也不得不做這樣的改動,比如男女嘉賓口中說出的什么CRV、PPT之類的詞匯,字幕被精心地打成錄像、幻燈片。
這樣做很別扭,也很難,因為語言的變化太快,特別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巨變的時代,你試圖用某種政治上的價值觀去固定,真的無異于用一根細絲線去捆綁住一只老虎或者一頭大象。
有個例子,很有意思。前不久,新浪微博上,實名認證的《人民日報》,發了一個標題為“四川一交警被指帶女下屬開房丟槍,警方稱是槍支暫時性失控”的微博。暫時性失控,又一個奇葩說法問世!從“和異性開房是談工作”,到“抱的是女同學”,再到現在的“槍支暫時性失控”……層出不窮的狡辯之詞,不僅污染了漢語本義,更是為自己的丑行遮羞。失控說的背后,是權力失范和失信,為了卸責便信口開河!
作為斗升小民,撇開政治層面的因素不說,最近一兩年,很多語言層面的詞匯洶涌變化,凡是和中國互聯網沒有距離的人,都應該感受得到。在語言的規范和失序之外,似乎還有別的問題存在。這些問題是什么,似乎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當年讀大學的時候,老人家詩詞欣賞課上,老師說,從古來的詩詞,沒有人敢把一些粗鄙詞匯寫入詩詞,但老人家做到了。比如《念奴嬌 鳥兒問答》,“土豆加牛肉,吃了不許放屁”。
我有時候會想,從打倒到革命,再到不許放屁,它們之間是不是有什么聯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