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探討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建議從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兩方面著手,優化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以期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有所增益。
【關鍵詞】高職 師資 雙師 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050-01
一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師資結構不合理
一是教師數量不足。教師來源較單一,專業實踐經驗不足,尤其缺乏雙師型教師。二是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高學歷的教師比例不高;有正教授職稱的教師人數偏少;學科、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匱乏;教師隊伍中學術帶頭人的年齡結構不合理,而且學術帶頭人的后備力量匱乏,新老學術帶頭人的接替不順暢。三是部分教師素質偏低。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業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培養往往只注重教師的學歷和專業知識,存在教學活動被輕視的弊端,教師對教學規律的研究很少。
2.“雙師型”教師不足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實現高職高專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保證,也是高職教育的特色之一。目前,在加強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將學歷達標與“雙師型”目標對立起來;二是教師課時量過大,沒有時間和精力向“雙師型”轉型;三是校企合作的深度還需加大。
3.師資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職高專教師和本科院校教師的職稱評聘標準類似,導致“雙師型”教師在晉升高級職稱上處于不利地位。挫傷了“雙師型”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如果依照“雙師型”教師的要求去開展教學活動,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備課,這樣就沒有精力去鉆研科研。在職稱評定的過程中,“雙師型”教師不能得到相應的優惠政策和待遇,按照本科院校制定的教師職稱評定標準來考核高職院校教師,政策導向有失公允。
4.人才流失嚴重
高端人才引進困難、留住更難。高職院校在引進教師時,沒有配套設置高素質人才引進保障機制,導致較難引進高學歷、高素質人才。教師隊伍不穩定,在高職院校中擁有高學歷的青年教師流失較嚴重。高職院校教師社會地位不高及教師待遇偏低等問題,是導致教師流失的主要原因。職業教育者在尋求專業認同中面臨的困惑是:一方面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或培訓者對于推動勞動力技能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們并未因這一角色而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
二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途徑
1.外部環境:社會包容與政策導向
高職教育的發展方興未艾,它是我國職業教育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必須著重加強,進一步實現健全的國民教育體制,使我國的教育能夠更好地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多層次、多技能的專業人才,更好地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首先,要建立開放型、多樣化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重新定位職業教育和建立跨部門的職業教育管理機構。其次,要改善高職教師待遇。吸引那些具有教師必備水平的人才進入教師行業的決定性因素是教師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最后,要加大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必須改革雙師素質教師資格認定制度,建立高職教師職稱單獨評審制度,同時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
2.內部環境:自我制度建設
第一,引進和培養高質量教師。認真研究并建立起吸引優秀人才的優惠政策與措施,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應鼓勵與緊缺專業相近的高學歷、高職稱,有豐富教學經驗和企業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到高職高專任教,來滿足緊缺專業教學活動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加強高層次人才的考核管理工作,遵循“穩定與引進并重”的原則,在做好引進人才工作的同時,還要認真做好緊缺專業和高素質人才的穩定工作,使他們能夠安心教學,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要打破原先的人才管理模式,建立人才資源共享體系,增加教師的來源渠道。
第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指身兼教師型和技師型的教師,這是高職院校教師素質的特色體現,要求教師既要有從事教學工作的理論水平與能力,同時還要具備技師(工程師)的實踐技能,使專業理論課教師技能化,實習指導教師理論化,來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一支高水準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制定具體的師資建設規劃,鼓勵教師多參加實踐活動并定期到企業鍛煉。
第三,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加強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建設,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科研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高職教師隊伍管理制度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立足于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主動能動性,提高人才利用率,為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于伯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探討[J].教育探索,2010(9)
[2]蘇萍、史曉燕.高職高專“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0(6)
[3]劉超.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文學教育,2013(2):6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