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新疆各族大學生享受著國家的相關優惠政策。但隨著市場需求及用人單位要求的變化以及少數民族畢業生自身的原因,致使他們在就業問題上遇到了新的挑戰和困難。本文通過對新疆師范大學近三年的就業數據分析,了解新疆師范大學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就業去向及就業心理,提出解決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少數民族畢業生 新疆師范大學 就業數據分析 因素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055-02
經過三次大學生就業分配方式的變遷,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經歷了從“統包統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轉變。由于國家機制與用人單位對少數民族畢業生用人要求標準的提高以及少數民族畢業生自身的原因,每年都有部分少數民族畢業生待業。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明顯,新疆師范大學少數民族畢業生人數占全校總畢業生人數的一半,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尤為明顯。
部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愿望強烈,但就業觀念陳舊,造成民營企業空崗、基層崗閑的現象。以新疆師范大學少數民族畢業生為例,淺析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1.大學擴招
近年大學擴招使每年的畢業生數量增加,僅新疆師范大學2011屆畢業生人數為3436人,少數民族畢業生人數為1589人;2012屆畢業生人數為3245人,少數民族畢業生人數為1461人;2013屆畢業生人數為3574人,少數民族畢業生人數為1867人。每年畢業生人數基本呈微增趨勢,但就業空間并沒有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加而增加。大學的擴招造成了畢業人數與就業空間成反比,新疆企業使用畢業生的能力遠遠比不上內地企業,這更造成了少數民族學生難就業的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少數民族畢業生的漢語水平有限,更多的用人單位傾向于招聘漢族畢業生。擴招使高校畢業生數直線上升,用人單位選擇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們會選擇更有語言優勢的畢業生,導致少數民族畢業生尤其是民考民的學生處于被動狀態。
2.2011~2013屆畢業生就業數據分類統計分析
通過統計對比新疆師范大學2011~2013屆畢業生漢族、少數民族及合計畢業生的年終就業率,不難看出,新疆師范大學少數民族畢業生總的就業率低于漢族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的主要就業去向集中在基層就業,包括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計劃及西部志愿者計劃,而這三個項目就業計劃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就業地域一般都在基層。
新疆師范大學2012~2013屆畢業生數據所有的就業方式分類中,漢族畢業生就業人數高于少數民族畢業生,唯獨項目就業,少數民族畢業生的比例高于漢族畢業生兩倍。分析原因,絕大部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地點基本在生源地,占15%以上,形成地域就業的特色。但總就業率少數民族畢業生低于漢族畢業生。
3.就業地域性及生活習慣
少數民族畢業生畢業后基本就業于民族地區,為家鄉服務,所在地區屬經濟欠發達地區,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少數民族畢業生畢業后大部分希望在生源地就業,由于地域差異及民族風俗習慣不同,來源于南北疆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基本都會回各自生源地,形成明顯的地域性。
4.專業技能水平與綜合文化素質在同等水平下少數民族畢業生一般處于劣勢
隨著社會整體水平的提高,高校所教授的內容也相應地有所提升,漢語言畢業生從小接受漢語教育,在社會水平整體提高的情況下,漢語言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高于民族語言學生。新疆實行的雙語教學已經很普遍,但在面臨就業問題時分化明顯,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困難。
5.片面就業的就業觀念
各行業的利益分配、社會聲望度不一致,使得大部分漢族畢業生就連少數民族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多會集中選擇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而規模小的私營、民營企業基本是無人問津。
6.新疆的人才市場機制仍不規范、不健全
新疆高校少數民族畢業生自主擇業的社會環境條件不完善;網絡應聘及招聘條件不夠成熟;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單位過于保守與苛刻,專業要求嚴格,招聘信息中規定性別或族別,造成招聘和應聘渠道不暢。現實中少數民族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之間存在差距,高校培養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在專業知識方面有所長,但缺少工作經驗,作為人力資源投資方的用人單位,他們考慮人力資本的投資升值空間,所以用人單位傾向有經驗優勢的求職者,這就成了少數民族畢業生求職的瓶頸。
7.少數民族畢業生擇業時的不良心態
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處在畢業求職的特殊階段,社會閱歷淺、心智未成熟,擇業時如遇挫折,心理極易受傷害。具體表現為三方面:
第一,過高的期望。少數民族畢業生追求理想的職業,是一種正常的要求。完成學業得到回報的心情也屬正常。但是就業形勢嚴峻,當少數民族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容易產生挫敗感。
第二,不正確的擇業觀。有些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求職標準,缺少職業規劃,導致他們忽視自身的原因,隨波逐流。表現在就業上思想不夠解放,觀念陳舊,缺乏競爭意識。
第三,焦慮情緒。有些少數民族畢業生雖然完成了學業,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能,但由于缺乏挫折經驗,解決問題和決策的能力有待提高,致使擇業時不能很好地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出合理的決策,加劇了急于求成的心理負擔,招聘失敗及時間流逝,又加劇了少數民族畢業生的焦慮情緒。
二 解決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基本策略
第一,解決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國家工程”,政府責無旁貸。中央政府的責任,在于確定政策方針,明確目標任務,總結各地經驗,提供必要的支持。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是地方的“政府工程”,新疆各級政府要把促進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采取切實措施,引導和鼓勵各用人單位吸納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
第二,實施“走出去”、“送出去”和“走下去”的戰略。“走出去”戰略,鼓勵少數民族畢業生到內地就業;“送出去”戰略,選送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到內地的發達地區見習;“走下去”戰略,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少數民族畢業生基層就業。
第三,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提高少數民族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從源頭抓起,辦好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堅持辦好新疆區內初中班和內地新疆高中班,不斷提高培養質量。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少數民族學生在初中升高中時實行一次分流,積極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升入中等職業院校學習。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在少數民族學生高考時實行二次分流,積極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升入高等職業院校學習。
第四,畢業生自身調整好心理狀態。少數民族畢業生必須認清全國及新疆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就業形勢,及時轉變就業觀念,正確分析自我,調整就業期望值。在求職過程中,要有成不傲、挫不餒的平和心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全面提高,切實按照社會的需要來塑造自己。
總之,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使得就業制度改革起步晚,與全國畢業生就業水平存在差距,但只要積極貫徹改革措施,加速實施進度,轉變觀念,突破創新,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工問題將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熱扎克·鐵木爾、王拴乾.2003~2004年新疆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熱扎克·鐵木爾、董兆武、劉仲康.2004~2005年新疆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3]熱扎克·鐵木爾、董兆武、劉仲康.2005~2006年新疆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