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本科護生的專業思想不穩定,職業態度較消極,影響護生職業態度的因素是個人因素、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等的結合,高校應該從護生入學起就采取相關的對策來穩定護生的專業思想,促進其形成穩定的專業思想和良好的職業態度,緩解其心理壓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護生 專業思想 職業態度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066-02
護生專業思想是指護生對護理專業總的看法和觀點,以及決定自己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護生具有穩定的專業思想和良好的職業態度是進入臨床做好護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本科護生作為中國護理界的中堅力量,對提高中國的全民健康水平,指導基層工作及提高整個國家的護理質量有著重要作用。但目前社會上仍存在著輕視護理的現象,認為護理工作低人一等,是醫療工作的附屬,在學校護理專業不受重視,護生不清楚專業發展的前途,與醫學生相比心理上產生不平衡和自卑感等因素,使作為護理事業接班人的護生不能形成良性的自我認識,影響了未來護理隊伍的穩定。
一 護生的取樣情況
參加調查的樣本來自山東大學護理學院本科護生40名學生,其中男生3名,女生37名,年齡為20~24歲之間,來自城市者10例,農村30例,家庭人均年收入小于1萬的22例(占55.0%),1~2萬的11例(占27.5%),2~3萬的4例(占10.0%),大于3萬的3例(占7.5%)。對這部分護生在大四臨床實習前專業思想現狀和職業態度進行了測量,在臨床實習后進行了第二次測量。
二 高校護生專業思想基本現狀
1.專業思想穩定性
調查發現,36例(90.0%)護生是專業調劑入學的,其中15人經常有調劑專業的思想,13人有強烈的調劑專業的想法。這說明大部分護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如何使護生樹立穩固的專業思想,作為高等護理教育者要清醒地認識到專業思想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艱巨性,并將專業思想教育放在與專業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
2.職業態度
經調查,在40名護生中,臨床實習前熱愛護理工作的有12例(30.0%),一般的為15例(37.5%),不熱愛的有17例(42.5%);其中有23人(57.5%)愿意從事護理職業,8人(20.0%)愿意從事護理相關職業。在經過臨床實習后,護生體驗了臨床工作后,與專業理論課和以往對于護理的期望相比有很大的心理落差,熱愛護理工作的人數下降,愿意從事護理職業的人數也有所下降。
由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部分護生存在著迷茫和矛盾心理,我們在調查中也聽到很多護生反映,盡管自己不喜歡護理工作,但是經過了幾年的護理教育之后,還是可以接受
護理工作。因此,本科院校需要加強護生的專業思想和職業認同感教育,減輕護生的心理負擔。
三 高校護生專業思想不穩定的原因分析
1.個人因素
第一,對護理專業不夠了解。由于大部分的護生是調劑專業者,在專業的選擇上沒有余地,非調劑專業者也是出自父母的意愿和教師的建議選擇了護理專業,因此個人對護理專業的了解還比較膚淺。
第二,本科生“天之驕子”的身份落差。護生同樣是經過艱苦學習通過高考的“天之驕子”,與高考分數比自己低、學校比自己差的同學相比,別人都在學著“體面”的專業,自己卻要做“不平等”的工作,容易產生心理的不平衡和自卑心理,再加上同學間和社會、家庭對護生專業的偏見,護生容易產生消極悲觀情緒,影響其專業思想的形成和穩定。
2.社會因素
第一,護士工作社會地位低。經調查,80.0%的護生認為護士的社會地位較低是影響自己專業思想和職業態度形成的因素。由于受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加之中國護理人員學歷水平普遍較醫生低,使人們認為醫生在疾病的治療中起主要作用,護士只不過是醫生的助手,從而影響護生的專業思想穩定性。
第二,醫院不重視對本科生的培養和合理使用。92.5%的護生認為醫院對本科生的不合理利用影響了自己的專業想法和職業選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對疾病的護理,更要求全面的心理護理,這就要求具有更高綜合素質的護理人才在臨床工作,而心理護理、協調護患關系等是護理工作中的無形勞動,然而醫院管理者往往忽視了無形勞動的經濟價值,不重視對本科生的培養和合理使用,使護理人員的無形勞動成為無償勞動,使很多本科生對臨床工作失去了信心。
四 提高高校護生專業思想穩定性的對策探討
針對護生專業思想不穩定的情況,護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大學一年級就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并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畢業前夕的教學活動。
1.加強護理專業認知教育,使護生盡快了解護理專業
護生從剛入校開始,學校就應采取一定形式讓護生了解護理專業的歷史、現狀及前景,增強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同時不能對現有的問題避而不談,應幫助學生認清現實,以避免過分的理想化而受到現實的打擊,使護生全面認識所擔負的責任;盡早讓他們接觸臨床,對臨床護理專業有初步的了解,對實習過程有成型的概念,避免實習后產生較大的落差感。
2.加強護生專業思想教育,增強護生的職業認同感
第一,增加主題教育活動,促進護生專業觀形成。校園文化活動應充分體現專業思想內容,如在新生入學之初,開展“認知護理專業”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崇尚醫德,獻身醫學”的主題活動,從培養護生職業素質著手,強化護生的專業意識;通過對護生進行“只有分工不同,沒有分工不等”的專題討論和人生觀教育,使護生真正認識到護理專業的重要、護士職業的崇高,從而堅定學護、愛護和干好護理工作的信心及決心。
第二,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增強護生的職業榮譽感。利用寒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護生到社區、敬老院、孤兒院開展志愿者服務、醫療科技知識宣傳、義診和健康教育活動;讓護生在實踐中觀察并體會到護理是一門藝術,它能給患者帶來愉悅和快樂。
3.加強課程改革,體現護理專業特色
第一,專業課程設置要體現護理專業特色。設置專業特色的課程,使其培養的學生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和護理專業的發展。課程設置必須突出護理專業的特色,內容具有前沿性、實用性、科學性,課程設置應在將護生正確定位的基礎上,看到護理的長遠發展。
第二,增加臨床見習和實習課程,臨床實踐課程時間安排合理。護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應該增加臨床見習和實習的實踐,并將實踐時間分配到每個學期,將理論知識真正能夠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促使護生更好更早地了解護理專業和護理職業,有利于護生盡早擺正職業心態。
第三,增加專業價值觀培養課程。在中國,護理課程中的價值教育尚未被列入正式計劃,本科護理課程中的教育訓練,并不足以解決學生的價值觀沖突。鑒于中國護生專業思想的現狀,應將專業價值觀的培養課程列為正式計劃,促進護生專業價值觀的形成。
4.提高護理教師的整體素質,發揮教師的角色作用
專業課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較長,他們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護生,故應對專業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在專業課教授之余,對學生的專業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融專業知識傳授與專業思想教育為一體,鞏固護生的專業信心。
5.進一步完善護理相關法規,合理使用人才
應進一步完善護理相關法規,保證護士在醫院的合法權益,正確合理地利用護理人才,發揮本科護生的優勢,使高學歷護生真正受益,同時也給本科護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要想改變高校本科護生的專業思想現狀,首先還得通過學校提高本科護生的專業素養和思想態度,提高整個護理隊伍的素質,逐步改變醫院和社會對護理工作的偏見,進而從整體上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這樣專業護生思想不穩定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參考文獻
[1]賈松偉.實習護生專業思想現狀及教育方向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6):247~248
[2]陳松蘭、陳慧、修云.對護生職業態度教育的研究[J].護理研究(上旬版),2005(19)
[3]馬翠萍.131名護生臨床實習后專業思想調查及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9(21):109~110
[4]吳玲芬.談護生職業角色化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3(14):40
〔責任編輯:李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