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高職教育的特點,對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對適應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學科研模式的見解,并提出了師資培養、教學方法創新、整合資源等辦法,建立長效機制來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科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071-02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中心,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更是傳統制造業發達的地區,近年來,珠三角地區技術型人才緊缺,培養制造業應用型人才主要靠高職教育。近幾年中國高職教育發展迅猛、形勢喜人,但繁榮表象的背后,當前高職教育實則面臨諸多困難,不少問題與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直接困擾到高職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必須引起各方高度的關注。
一 高職教育的特點
1.高職教育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
高職教育與本科高等教育不同,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導向,學校著力培養學生的工作技能,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學生未來在生產、建設、服務一線的技術勞動做好知識和能力的準備。因此,高職院校的培養方案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合格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
2.高職院校以應用為主旨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
以作者所在的M高校為例,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并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人才培養過程中,以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學校與社會用人部門相結合、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職業與專業、崗位與課程對接,促進學生切實提高就業能力、工作崗位適應能力、職業遷移能力,培養學生既有較強的文化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又有較高的技能水平。
3.高職教育的特點對教師自身素質要求較高
高職教育的特點對高職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兩層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及較好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他們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為了配合高職培養目標的應用性,高職教師在勝任主要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還擔任專業實踐課程、學徒技能培訓課程的教學,因此,老師們必須懂理論、懂技能,建立起企業與學生的橋梁,以生產、建設、服務一線的工作流程、內容和方法為導向,實現教學、實訓的有效銜接。
二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現狀
1.高職師資基礎存在不足
近幾年,由于國家的政策支持和社會需求的增長,高職院校的迅猛發展,大多數高職院校引進的青年教師是剛剛走出校門的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他們普遍具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在知識儲備方面符合高職院校要求;但是,他們大多畢業于非師范院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教育培養,需要在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師德修養方面進行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其次,新進青年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大多缺少企業一線實踐經驗,而實踐經驗又是構建“工學結合”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2.部分高職院校實訓資源投入不足
高職院校要打造專業特色,設重點專業,創精品品牌,需要有軟件和硬件的配套。硬件的配套涉及實訓基地和設備的問題。這方面是部分高職院校的軟肋,特別是一批由中專升格為大專的院校,本來基礎差,實訓基地條件差,設備陳舊,數量不足,與實訓教師水平不高,與企業生產、建設、服務的一線現狀脫節嚴重,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的長期發展。
3.部分高職院校科研定位不恰當
部分高職院校科研定位盲目追求高、精、尖,難以產生成果,造成了大量的浪費。與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的學科體系不夠專業和完善,在學術基礎研究方面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高職院校應明確自己的定位,將科研重點放到自身的優勢項目上。
三 開發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學科研模式
1.加強適合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培訓
學校通過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培養青年教師符合高職教育的長期發展。青年教師的培養要切合專業本身與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學校可以搭建平臺促進青年教師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和對話,鼓勵教師們利用自身的資源促進自身與企業的聯系。
例如,學校通過聘請企業專家、技術骨干到學校兼職任教,積極創造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交流的機會;鼓勵專職教師任教一定年限后到企業頂崗實習;鼓勵學校有能力的教師積極參與和企業單位合作的工作;建立專業課教師參加專業實踐和到企事業單位輪訓的制度等。
2.設計開發適合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方法
高職教師在與企業實踐的過程中密切結合專業、行業實際,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校方應鼓勵其與行業、企業的專家共同研究專業設置、制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完成課程開發的工作,編寫開發適合高職教育特色的專用教材。教材內容包含適量的理論知識,涵蓋實際運用的案例和技能培養環節,使教材能真正為學生的實際工作服務。
與普通本科高校學生不同,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善于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因此,高職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借助特別編制的教材因材施教,在課堂上運用情景教學、案例分析、行動導向等方法,模擬工作的真實場景,讓學生按一定的人數組合成工作小組,安排學生動手、參與討論的環節,鼓勵學生從中總結思考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從旁指點和引導,在課堂中形成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積極互動的氛圍。
3.加大實訓資源的投入力度
針對部分高職院校實訓資源投入不足的情況,學校要設法增加收入來源,對資源進行整合,明確特色專業、重點項目,集中資源搞好該專業的實訓設備。此外,還可以考慮與企業的合作,打造訂單培訓的模式,借助企業的力量提供硬件設備,由學校為企業技術咨詢與支持,同時根據企業的需要培養訂單人才。這樣既增加了實訓設備,又能促進學生就業技能的提高,還能讓學校教師獲得更好的機會貼合實際來培養學生。
以本校為例,2012年該院與捷豹路虎達成了訂單班培養項目。該項目無論軟件還是硬件,均享有很高的配置。軟件方面,學院引入了捷豹路虎在全球統一的“卓越”級別認證體系和師資團隊,訂單班學生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計劃外,還額外學習了捷豹路虎旗下所有產品的銷售技能、售后服務、資格認證等全方位的技術性培訓,并定期學習更新的課程。硬件方面,捷豹路虎公司提供了“捷豹XF”和“路虎神行者2”兩輛豪華實習用車及5臺發動機等價值人民幣200多萬元的教學設備。學院方面通過資源整合,在場地規劃、設施配套等方面給予配合;同時,派出有經驗的實訓師資與捷豹路虎公司的技術專家一同研究、開發專用教材;學生生源等方面按捷豹路虎項目的規格做好定制化服務。
當然,對實訓資源的投入力度因應各地、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來綜合考慮,以上的例子只是提出了解決實訓資源問題的一個思路。
4.找準自身的教學科研定位,促進教研相長
高職院校的強項在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上。應用技術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產、建設、服務一線的應用技術開發,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轉化,技術支持與咨詢,技術人員的訂單培訓等。實踐證明,這些科研成果既切合實際,又與高職教育教學息息相關、相輔相成。對于適合自身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聯系密切的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學校本身應給予人員、經費上的支持,進而服務學生、服務社會。
總之,高職教育的發展處在不斷摸索、不斷進步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高職教育的教學科研將會碰到各種問題,也面臨各種壓力,我們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不斷研究、學習和總結,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教學科研模式,促進學校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健.高職教育:做到“以學生為本位”了嗎[J].職教論壇,2012(25):25~27
[2]何艷華.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職教學研究能力探討[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115~117
[3]閆寧.關于高職教育體驗式情境課程的教學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5):1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