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具影響力的方法之一應屬交際法,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本文就交際法的產生、基本概念、堅持的基本原則以及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起到的積極和消極的作用進行了解釋,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交際法 作用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085-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掌握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越來越重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成為教學中重要的領域。當今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具影響力的方法之一應屬交際法,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當然它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一 交際法的產生及相關理論
交際法又稱交流法或功能法或意念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交際語言教學,它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交際能力的教學方法體系。交際語言教學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后期英國的語言教學的某些變化。直到20世紀60年代后期,口語情景法在英國的EFL教學中依然居主導地位。情景法主要依靠在有意義的以情景為基礎的活動中進行操練。正當美國批判質疑聽說學派的理論時,英國語用學家開始對情景法理論的基礎提出質疑,并提出了“語言的交際能力”的概念。20世紀70年代初的西歐共同體的國家之間交往日益頻繁,語言差異制約著各國間的溝通交流,為了打破這一束縛,歐洲文化委員會在瑞士召開會議,發布了交際教學法大綱,此后交際法教學成為歐洲國家普遍流行的一種英語教學方法,交際法正式形成,典型人物是特里姆·范埃克。之所以稱之為“交際法”,是出于它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的的原因。
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兩個方面,它的語言理論基礎的代表人物是費斯曼。他認為:社會語言學應研究“誰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語言變體,帶著什么樣的個人目的,就什么題目,對誰說什么話,產生什么樣的社會效果”。它的心理學理論基礎的代表人物是喬姆斯基。他認為:人類的語言行為比動物的行為要復雜得多,語言行為只能用人的天生能力才能解釋得通。從心理學的角度說,讓學生的學習產生效果,必須使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與學生的交際需要和他們的經驗相聯系,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積極性對掌握知識和技能最為重要。
二 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要堅持的基本原則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在語言課程學習中,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也是交際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交際熱情等為學生提供輕松,并且貼合實際生活的語言環境和交際場景,以便充分發揮學生的交際潛力和創造力。
第二,活動的目標是進行交際。如果課堂上選用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是有用的,那么這個活動就是成功的;如果活動對交際能力培養沒有效果,只是單純地學會操練句型,那么這個活動就是失敗的。
第三,要包容學生的語言錯誤。傳統教學中嚴格要求語言形式的準確性,教師時刻糾正學生產生的各種錯誤,而交際法強調開發學生學習的思維,培養語言的流暢性。交際法教學重視交際過程中語義的相互表達和傳遞,因此它認為語言形式錯誤但不會妨礙交際目的的都應該被理解。交際活動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總結指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自我反思自己的不當表達。
三 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第一,交際法可以彌補聽說法的種種缺陷。聽說法是利用操練的方式使學生掌握語言結構,但是它不能引導學生在交際中巧妙地、恰當地運用這些形式。因為在學習過程中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使用是不相聯系的,甚至只顧及形式一側而忽視使用另一側,而交際法則可以改變這種現象。交際法緊隨聽說法之后,在教學法體系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交際法以學生為中心,顧及學生的需求,通過交際過程學習語言,重視學習的意義,以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標,從而讓學生有效地進行交際。
第二,交際法的一大突出亮點就是把語言能力、語言形式和交際能力、語言使用結合起來,它認為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沒有語言能力也就談不上交際能力。
第三,交際法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固定的形式,教學技巧較為靈活,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優勢以及自身情況等主觀因素來定,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師的授課質量。
四 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消極作用
很多教師在用交際法授課時,往往會忽視學生聽說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授課過程中不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忽視語言基本能力的訓練。
交際法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而忽視學生語言的準確程度。要使交際法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起到顯著效果,就應該重視語言基本功以及準確表達方式的培養。
五 結束語
交際教學法是比較靈活的教學模式,它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以交際為最終目標。在英語教學中運用交際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間互動、學生教師間交流,激發學生的自主創造和主動學習的意識。雖然交際教學法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只要我們優勝劣汰、靈活運用,就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韓福領.英語教學法研究新趨勢[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