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當今世界運用最廣泛的語言,無論是在政治方面、社會方面還是生活交流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實施,國際上的一些思想潮流和科學技術也不斷地進入中國。在此過程中,英語作為與其他國家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學習英語是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
【關鍵詞】學生需求 英語 高職教學 改革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090-02
高職英語作為高職教學課程中的重要部分,應該體現出教學的實用性、規范性和專業性,根據學生需求的程度來確定課程的設計、教學和改革,以滿足不同行業對英語的需求。因此,對英語教學的實施和改革,就要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規劃一套適合學生需求和以提高職業能力為根本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模式。
一 當今社會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
1.高職學生對口語交流和聽力需求的增加
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加上我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影響,使得我國快速地融入了國際社會,國際的交流和聯系越來越密切。另外,隨著出國熱和留學熱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加入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們對口語交流的需求。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如果語言學不好,這對在國外生存的中國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初等和中等教育時期,學生學習的英語都是書面英語,是在應試教育制度下的英語學習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付考試。但在高等教育中,學生的學習思維有了一定程度的轉變,為了自己以后的發展,開始轉向實用英語的學習。在與別人交流時,不僅要會表達,而且要學會傾聽,也就是說要聽得懂別人在說什么,這樣,學生的英語聽力也需要達到一定的水平。綜合以上的一些因素,使得現階段的高職學生對英語的口語表達和聽力要求提高了一個臺階。
2.高職學生對英語的適用性和職業性的需求
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對英語課程的設計,基本上都是設置兩個學期的基礎英語教學,課程單一枯燥,提不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現在高速發展的經濟,使得各個行業對應聘者的英語能力要求提高了許多,不僅是基礎知識,更多的是專業性的英語知識和職業性的英語交流。在我國的跨國公司和我國在其他國家的公司也呈現出了增多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在招聘時對應聘者的英語水平的要求,包括口語和專業英語?,F在的商務英語的快速發展正是體現了當下我國英語教學中的弊端,即英語教學中對實用性和職業性的要求不夠。
3.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
對全國高職學生關于英語學習的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高職學生對英語課不感興趣,覺得英語太枯燥,教師課堂上講得過于刻板,學生的主動性極低,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學科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仍然占主導地位,而且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啞巴英語”和“費時低效”,尤其是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面難盡人意,存在學用脫節的現象。現在多姿多彩的社會以及成長環境的不同,學生們的思維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所以需要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良好向導,所以,教師應當改變思維方式,讓課堂變得更加活潑,帶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二 針對現代高職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教學改革
1.轉變“啞巴英語”現象,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師不能再一味地給學生們講述刻板的書本知識,只教授書本上的知識,一定要結合英語運用的實際情境,給學生們講解口語中的英語,讓學生們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這就需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不僅會講課,寫出一手流利的英文板書,還要口齒清晰,吐字發音正確,要突破“中國式英語口音”,只有說得準確學生才能聽得懂純正的英語口音。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找老師口語中的誤音和講課過程中的錯誤,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2.對英語課程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一定時期有一定時期相應的教育模式和課程模式,現階段我國教育的發展一定要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教育是和經濟相協調的。舊的一套教育模式和課程設置已經跟不上現在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學生學習的需求了,所以課程改革是勢在必行的。高職院校在課程設計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培養自己高素質的教學隊伍,組建“智囊團”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根據招收學生的水平的高低,進行課程設置,增加課程的多樣化。校內的社團可在學校的活動上設計有關英語方面的活動,增加學生們實際交流的機會,將他們所學到的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讓學生發現自己英語學習的不足。如開展“英語角”活動,以新鮮的形式吸引學生去參加,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梢远ㄆ趯處熯M行培訓,借鑒國外或其他學校成功的改革方案,增加教師講課的生動性,改變古板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各高職院校之間應加強合作,定期或者經常性地開展學生或者教師之間的交流,增加他們對英語學習新的認識。
3.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改革,增加實用性和專業性
現在的高職院校對于英語課程的設計(除英語專業外)大體是相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應該是不同的而且是有針對性的,這樣才能滿足社會對應聘者英語能力的要求。現在的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設計還是停留在沿襲過去的課程設置,沒有新的突破,有的也只是注重基礎性知識的鞏固,只是為了考證考級的方便,但這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它使學生學習英語的功利性特別強,也容易導致學生積極性下降,學習英語的動力不足;也容易導致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只注重語言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對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內容的改革必須以學生學習的需求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為出發點,增加高職院校英語講課的實用性和專業性。學校要從長遠發展考慮,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不能將學習變得功利化。
三 結束語
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使得英語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就對學生和學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F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不僅要從學生需求的角度出發,也要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做到“學生—教學—社會需求—經濟發展”這四者的協調發展,如此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倪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野中的高職教育[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2]施慧英.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提高英語教學效率[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