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時機組織合作學習。具體做法有:提高認識,互相融合;組內明確分工,各盡其職;適當介入,關愛弱勢;有機結合,靈活調控。
【關鍵詞】合作學習 提高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099-02
課堂教學改革已在我校實施多年,當我初次接觸時,只感到合作學習方式的新穎,并嘗試著在教學中努力去實踐。最初我總感覺是流于形式,但通過教學實踐,我逐漸領悟到,教學中不能為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這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 提高認識,互相融合
如果小組成員對合作學習的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會使小組合作學習形同虛設,流于形式。在合作學習中,“無關學習內容的閑聊”“分歧突出”難以實現合作而致冷場,依賴他人等都說明了學生缺乏強烈的合作意識。學生的性格差異很大,智力、思維能力高低不同,心理素質強弱有別,這都會導致小組成員之間在最初往往難以達到良好的心理相容,即彼此的認可和接納。因此,首先必須使全體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只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學生才會把它變為自覺的行動,積極主動地融入合作之中。其次,合作學習意識的提高需要一個逐步培養的過程,教師應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不能操之過急。再次,合作學習的形式必須依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這樣對學生才富有吸引力。
二 組內要有明確分工,各盡其職
最初的合作學習總覺得課堂內聲音嘈雜,秩序“混亂”,合作目的不明確,為了“活動”而“活動”,所以在合作學習中,需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則。一是小組成員人數要合理,6人為宜。人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體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動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優勢互補”的原則。依照學生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性別等方面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組都有各個層次的學生,為各小組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三是成員的角色分工應該是動態的,采取輪流擔任組長的方法。只有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優勢互補,才能使合作愉快、和諧而富有實際效果。
三 適當介入,關愛弱勢
首先,要求合作小組的學生對每一位發言者都給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們支持你,你大膽表現吧!”“某某必勝!”讓學生大膽發言,大膽表現。
其次,教師要適當地介入合作學習。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小組合作學習極容易變成“優生唱主角,差生跑龍套”的局面,因此在教學中要避免只求熱鬧不求實質的弊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特別要關愛那些積極發言的“弱小者”。
四 有機結合,靈活調控
當今課堂,有許多教師為了“趕時髦”,活躍課堂,取悅學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導致合作學習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師對一些簡單易懂、不容置疑,無須討論的內容也開展合作學習,使合作學習“泛濫成災”,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而且影響了課堂紀律;也有的教師把一些脫離實際、玄而又玄的內容讓學生討論,從而使學生失去自信,喪失信心。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時機,靈活調控課堂。就人類本質而言,任何學習都是有意義的。但這種意義在人類自身完善與成長的過程中,可產生積極的影響或消極的影響,無論是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在人類自身成長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盡量多地接受有積極影響的學習。因此,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控制,把課堂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科學化的設計,以達到最佳效果。
五 有效課堂教學的八個環節
第一,明確學習目標與方法。在學習方案中,教師對學習的目標進行明確的層次設計并分為自學層次、自主探究層次、相互討論層次和教師點撥層次,在自學和自主探究層次中,教師應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能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學習。
第二,自主學習探究。這一環節的重心是學生的自我學習與自主探究。把學習成果記錄在案,把探究的問題記錄在案,以備檢查與展示。
第三,交流探討與問題呈現。這一環節的主要目標就是交流自主學習成果,并相互呈現展示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中的問題,并進行相互補充與探討,解決學習中基本的知識與能力上的問題。
第四,問題的探討與明確。在這一環節中要明確的任務有兩個,一個是對學習者在第一、二、三個環節當中所遇到問題的討論與明確,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習者的問題,要注意問題的普遍性、典型性及問題對本堂課學習的意義:一是對教師在課前提出的核心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問題的解決辦法及問題的結論,并對結論恰當表述。
第五,知識的拓展、延伸與深化。這一環節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及透過現象探索事物本質的能力。
第六,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進行有效點撥,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法加以指導。
第七,檢測與評價。一節課結束以后,可通過小試卷形式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以達到鞏固學習成果的目的;一種形式是單獨檢測。而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習的
成果評價,同時也要關注過程的評價。
第八,課堂教學反思和課堂小結。這是優化教師教學方法的有效辦法,也是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起來的一種有益的促進。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也呼喚教師在教學中反思教學行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