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文科生大多數在學習數學上是弱勢群體。文科生的數學學習現狀是什么,他們的學習心理又是怎樣的呢?筆者經過近幾年教文科班的實踐,發現他們學數學存在著很多問題,下面和同仁們一起探討、研究。
一 文科生數學學習現狀
1.被動學習,重表面工作
許多文科生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教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有很多學生的作業看起來很工整,筆記很有條理,但實質上他們很多人并沒有聽懂學習內容,常出現很多題目講了多遍,還一次又一次出錯。
2.綜合能力較差
不少文科生比較注重基礎,學習較扎實,喜歡做基礎題,但解綜合題的能力較差,更不愿解難題;上課記筆記,復習時喜歡看課本和筆記,但忽視上課聽講和能力訓練;注重條理化和規范化,按部就班,但適應性和創新意識較差。
3.很多學生有數學思維障礙
高中數學的數學思維雖然并非總等于解題,但高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是建立在對高中數學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礎上的;發展高中學生數學思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解決問題來實現。然而,經常可以聽到學生反映上課聽老師講課,聽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題時,總感到困難重重,無從入手。有時,在課堂上教師把某一問題分析完時,常常看到學生拍腦袋:“唉,我怎么想不到這樣做呢?”事實上,有不少問題的解答,學生遇到困難,并不是因為這些問題的解答太難以致學生無法解決,而是其思維形式或結果與具體問題的解決存在著差異,也就是說,學生的數學思維存在著障礙。這種思維障礙,文科生表現得尤為明顯。因此,研究文科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對于增強文科學生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受其他學科思維的沖擊
文科生到了高三以后,所學的五門高考科目中只有數學是理科學科,由于文科學科偏于感性思維,而理科學科偏于理性思維,邏輯性比較強,思維嚴密,所以數學在文科所授課程中顯得有點“單薄”。一些學生的思維難免會受到沖擊。所以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比較弱,對于一些題目不能從本質上理解,思維不嚴密。比如高三復習時做過這樣一道題:已知c>0,設P:函數 在R上單調遞減;Q:不等式 的解集為R,如果P和Q有且僅有一個正確,求c的取值范圍。這道題學生做起來即使基本思路正確也容易出現答案多或少等號現象。
5.受應試教育的沖擊
在應試教育下,數學被認為是做題目,又由于課程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過分注重和依賴于考試分數,所以題海戰術是教師和學生應付考試的有力武器,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學顯得呆板、孤立、冷漠、缺乏人情味。這對于邏輯思維較弱的文科生來說,很多人不能對數學產生興趣,甚至對數學學習有恐懼感,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信心,不喜歡鉆研,比如他們在做題時看到新穎的陌生題型經常采取逃避方式,其實這些題目并不是難題,只要讀懂題目問題就解決一半或者完全解決了。
6.受思維定式的消極影響
當學生成功地解決了一個問題,他往往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另外一個類似的問題。這是一種習慣定向和思維定式,積極的思維定式能促進正遷移,而消極的思維定式會嚴重地干擾和抑制學習的順利進行,誘發負遷移。有時學生看到自己在數學學習上與別人的差距,缺乏信心,而且總覺得數學學習沒有頭緒,付出的勞動和成績的提高沒有正比關系,甚至于有問題也不敢問老師,怕被同學笑話和老師輕視。
7.部分差生對數學學習態度不端正
學文科的差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數學思維能力差,另一類就是態度差,前者往往有學習的欲望,但由于學習習慣不好,思維能力差,因此數學成績不高,這類學生容易對學習失去信心。后者往往是數學基礎差,又比較懶惰,容易自暴自棄。不管哪種學習狀態,如果不及時補救往往會是他們的成績越來越差,最終影響高考成績。
8.缺乏恒心
有的學生在現在的學習生活中時常會被一些事感動著,也容易下決心,卻只有三分鐘熱度。盡管知道數學學習應當勤奮,但無法持之以恒,又容易原諒自己。
二 如何改善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
1.教學模式的轉變
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師不能采用“填鴨式”教學,要不斷改變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最后回到實踐中驗證結論的正確性這一完整的過程,教師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數學興趣的培養。目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以自己學習成績的好壞來確定的,有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底子差、跟不上教學進度,如果這時教師對之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會導致這些學生的惡性循環。所以教師的耐心、細心以及教學方法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針對以上現象,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積極引導,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聽課,強化雙基訓練,對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問題,指導學生學會利用等價轉換、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將問題轉化為若干基礎問題,還可以組織他們學習同學成功的經驗,改進學習方法,逐步提高能力。針對文科生喜歡歸納整理筆記的特點,我讓學生整理數學筆記的主要內容有:(1)在概念學習后,以辨析、類比等方式進行小結。(2)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3)從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學習的啟示三個層面進行課堂小結。(4)讓學生撰寫考后感、學習心得、專題小論文。在我所教的高三文科班中,還開展了“每日論題”活動:我把59人的班級分成12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都是數學思維相對較活躍的,要求他們每天討論、反思一道題目,首先保證對所選題目弄清弄透,鼓勵學
生拓展思維,比如可以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或者試著改變已知條件和結論。剛開始時有些學生對思路拓展無從下手,我一方面課后一對一引導,另一方面在課堂上做示范講解,讓學生真正地學懂知識。
3.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要愛學生,而且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愿意將心中的困惑告訴教師,同時教師要和學生一起面對困難。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特點,他們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所以教師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情緒,發現異常要及時找他們談心,交流時應該以朋友般的態度單獨與學生交流。本著真心幫助他們的心態和他們談心,而不要在辦公室當著眾人的面去說教,這樣容易適得其反。
4.消除差生對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培養學習的信心
對于差生的種種表現和特點,教師要及時關心他們,除了對一些知識進行點撥和輔導外,還要不失時機地鼓勵關心他們,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總之,教師若能做到愛學生如同愛自己的孩子,在高中數學學習初始階段的教學中,設置適宜難度的問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就一定會增強!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