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型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按照課程的總體目標以及教學具體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活動,以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方式,掌握使用英語知識,按時完成學習任務。本文首先概述了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內涵,其次分析了新課改下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英語 任務型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123-01
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自主制定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活動等,從而產生獨有的知識結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找出了需要改進的地方,提高了自身水平,充分發揮了其在課堂的主體作用。
一 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內涵
1.推動學生主體性發展
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涵蓋了當前語言教育中提倡的交際能力、認識過程、體驗與經歷、信息分析整合、合作學習的教育理念。另外,任務型教學模式還顯示了英語較強實踐性的特征,完全摒棄了傳統單一、枯燥乏味的被動學習方式,利用開展貼近學生實際、具有趣味性及現實意義的任務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研究的能力,將所學語言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2.保障了新課程目標的全面實現
在初中英語教材中,一直都注重交際性、結構性、思想性、趣味性以及加快學生智力發展,強調從各類語言輸入、各種語言活動、多元化的文化知識以及題材內容入手,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增強學生語言技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從而確保學生具備語言實踐運用能力。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為前提,明確指出英語教師要先為學生詳細介紹語言的意義,再傳授學習語言的形式,切實保障語言的流利性與準確性,不斷增強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
二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任務型教學模式屬于情境化學習范疇,通過良好的情境創設不僅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應對難題的信心。當學生被教學情境牢牢抓住時,就會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全程中,進而積極探索與發現、深刻體會與思考、主動創造與感受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教學中,教師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體現最終的教學目標,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意義重大,如在講授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時,教師先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播放出游的照片供學生欣賞,在美妙動聽的音樂下,介紹本節課所要探討的話題和過去時態的語法知識。通過輕松愉悅的授課方式,極大地活躍了學生們的思維,使課堂散發著濃烈的學習氣息,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了,為學生對新知識的有效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確立具體任務
為了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學和參與小組活動的機會。小組活動內容有討論、競賽、互查互評等,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安排小組成員,靈活變換小組活動,并根據學生心理特征和英語水平,結合教學目標,開展相應的交際活動。如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中有關job的調查,教師要求學生自行制定調查表,由4個人組成一組,其中3位成員的主要任務是對哪些職業受歡迎度高以及從事該職業崗位后的結果好與壞進行調查,另外一位成員的主要任務是歸納小結,明確具體的分工,這樣能夠活躍所有的學生。
3.加強課堂內外的互動
課堂教學對課外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不過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均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教師應制定多樣化的活動課程體系,如舉辦英語電臺、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角等。英語電臺中存在大量的節目,可以營造師生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鼓勵學生用英語寫一些散文、歌詞等,這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書寫能力也得到增強。
三 結論
在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僅會采用學生獨立活動和全班集體活動的教學形式,而且還會采用結對活動、小組活動的教學形式,這種小組間的競爭,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實現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從而保證了每位學生都健康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季葆華.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體會點滴[J].中學教學參考,2010(13)
[2]王秀榮.對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1(1)
[3]段靜.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J].新課程學習(上),2011(4)
[4]柏靈.論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方法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1(1)
[5]吳小燕.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教學[J].中學英語之友(高三版),2009(9)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