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于語文作文的教學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即通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作文教學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來開展。為此,筆者在本文中從幾個方面探討了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途徑。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能力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125-01
小學作文是鍛煉學生運用語言和熟練掌握語言的有效途徑,但是作文的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如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逐漸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興趣和信心,這是廣大語文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一 靈活運用多媒體作文教學
開展小學作文的教學時,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之后,才能夠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靈活地運用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多媒體輔助設備擁有直觀生動的優點,在小學寫作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美的樂曲或好看的動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進行刺激,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保持在活躍的狀態下。如讓學生描寫一種熟悉的動物,就可以事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動物的視頻,包括生活習性、特征等,等播放完之后再讓學生從其中的動物中選擇一種來描寫。這樣一來,學生基本上都能把握住描寫動物的幾個關鍵性內容,同時他們的寫作興趣也得到了激發。
二 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開展教學;通過作文教學讓學生敢于表達,能夠有效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作文與生活是有直接關聯的,作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因為生活是寫作的來源。因此,教師必須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并能通過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因此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一方面是要突破課堂的限制,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樹木都是寫作的素材,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大自然的景觀,并且鍛煉他們如何描寫這些風光;同時,教師還必須盡可能多地組織一些寫作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如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的寫作比賽、演講辯論比賽等,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活動來加強他們的印象,從而讓學生寫出的文章更具有真情實感。
三 課外閱讀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課外閱讀活動是擴展學生視野,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方法,另外也是學生增強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語文閱讀材料中,有很多課文都和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狀況緊密貼合,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多多鼓勵學生閱讀。閱讀的范圍不單單是課本中的課文,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好的閱讀素材,要求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優美的段落和語句,讓他們了解寫作中常用的修辭方法,引導學生把這些素材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同時,教師還應做好閱讀指導,課外閱讀因其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可以滿足很多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閱讀能夠很好地拓展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聞,還可以提高他們語言的運用能力。也可以在學生閱讀一篇課文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將他們分小組進行討論,鼓勵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例如說出他們對一些段落和作者意圖的個人理解,這樣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還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寫作能力。
四 做好對學生作文的批改指導
做好寫作指導工作,對學生作文進行科學的講評和批改,這是提升小學生作文能力的關鍵所在。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后,必須要做好對學生的指導。而這一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要求同桌進行相互修改、個人進行自評自改之后再由教師統一講評等。當學生的作文上交之后,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作文進行仔細批改,在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地多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力求挖掘出學生作文中每一個閃光點。如有創意的題目、精彩的事件描寫、優美的開頭或者結尾等,這些都應該提出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提升寫作信心。對于學生寫作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如用詞不當、語句結構不合理等,教師應該用一些符號進行標注,要求學生修改,讓學生能夠對文中出現的錯誤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師作文批改完成之后,要第一時間進行講評,可以要求學生閱讀其他同學的作文,然后相互進行評價,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志英.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1(13):29
[2]莊瓊娥.摭談小學生寫作能力之提高[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9):44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