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日益普及,有些傳統的教學手段正在逐漸淡出。但是,板演,這一樸實的教學環節,對于增強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它讓學生在課堂上親歷解題過程,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高與升華。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板演讓每一位學生有機會起來“露一手”,弘揚了學生的主體性。特別是在政治主觀題的講解中,對于學生的掌握程度,不易從他們的表情、語言、動態中反映出來。通過板演,教師能直觀地把握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發現學生解題思路上的偏差,進而對癥下藥,優化教學結構。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政治課板演的功效呢?這需要教師仔細鉆研,不斷總結,積極探索優化政治課板演結構的應對策略。
一 精心研究,把握題情
1.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載體,而新課程教材在教學內容、課程結構、教材體系等方面都有很大變化。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教參,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抓住核心知識點和教材情景資料,從而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板演題。
2.鉆研考題
教師要深入研究考綱、歷年考題和各地模擬題,以提高板演題命制的典型性,進而增強課堂板演訓練的實效性。特別是加強對典型例題的變式研究,多角度地考查學生,使學生注意相關知識點的整合,提高學生靈活應變和綜合思考的解題能力。
3.難度適宜
選題要面向大多數學生的實際,不宜過難也不宜過于簡單。凡是能夠體現教學內容的典型問題,考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問題,多數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問題,需要為教師講解提供范例的問題,都可以進行板演。
在講解“傳統文化的繼承”這一知識點時,我利用教材的情景探究資料“觀點一:傳統文化是財富……觀點二:傳統文化是包袱……”,結合梅李鎮被命名為“中國孝愛文化之鄉”的這一喜訊,設置了以下板演題:(1)有人認為,傳統“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全面繼承以發揮其在現實生活中的積極作用。請評析這一觀點。(2)從唯物辯證法角度,說明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通過學生板演、學生批改再板演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進而使其深化對這一核心考點的理解。
二 樹立典型,彰顯生情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學生有著各自的特點。因此,教師要立足本班學情,研究學生的個性,在把握學生知識水平、經驗認識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確定板演人選,進而提高板演的針對性。
班級學生的層次通常比較復雜,政治素質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挑選板演學生上不能盲目,隨意點名或固定不變都是不可取的。教師要挑選有代表性的學生上臺板演,樹立起典型,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安排以對全班產生最佳效應。對于解題思路比較新穎獨特的學生要安排板演,以便學生獲取新的解題思路;對于易犯代表性錯誤的學生也要安排板演,以利于學生克服普遍性問題。
記得在高三學期初的一次主觀題評講課上,我叫了一名學生上臺板演一道評析題的答案要點,等她板演完后,發現其要點與參考答案幾乎完全一致。這是我預設板演時完全沒有意料到的,其板演要點也就不可能把其他同學容易出現的錯誤反映出來,根本不具代表性。課后我了解到,原來她是一名復讀生,對解答該題的要點早已完全掌握,而我是留任高三剛接的這個班,對這個班的學生了解不多,以致出現了上述“意外”。因此,教師一定要深入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個性,才能有針對性地挑選出恰當的板演人選,進而彰顯板演的示范性。
三 科學安排,靈活調控
課堂板演的一般程序是教師首先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然后指定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并要求其他學生在下面動筆做,最后教師運用多種方式對板演題進行評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好各環節的時間,靈活調控以增強板演的實效性。如果學生板演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對于有些冗長的政治知識點分析,教師可指導學生羅列要點提綱,突出關鍵詞,寫清解題思路即可,不必完全具體展開。這樣,板演時間才能得到最有效利用。
記得在一次考前主觀題解題的復習課上,我請學生板演出“運用民族的相關知識,說明黨和政府如何解決上述材料中的問題?”的答案要點,寫出關鍵詞即可。板演下來,我發現兩位學生的要點提綱都是圍繞“黨的執政方式、領導地位、宗旨和政府的職能、工作宗旨、基本原則、依法行政”等角度展開的。然后,我馬上讓下面的其他學生一起來點評分析這兩位學生的答案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審題時明顯沒有抓住哪個設問限制?”并反觀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誤,進而引導他們注意在審題時一定要看清楚角度的限制“運用民族的相關知識”。這樣,通過學生板演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使學生從反面吸取教訓,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提高學生課后作業的效率和質量。
四 多元評講,完善評價
課堂評價藝術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板
演題的評講方式應多樣化,可綜合運用教師講評、學生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方式,但講評要有針對性、切中要害、評出是非曲直。既要點評對錯,更要分析錯因,還應總結完整的解題思路,使學生把握解題的要領、答題的規范。
學生板演后,教師既可讓全班學生都來對板演同學的解答進行檢查、口頭簡單評價,也可讓沒有上臺板演的學生具體點評,更可再抽若干名學生上臺對板演同學的解答進行糾錯、補充,讓學生爭當“小教師”。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能自主地發現問題、改正錯誤,提高辨析能力,全面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教師應該在學生盡情表現后再進行點評總結,讓評價成為學生領悟知識,深化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
教師在具體評改學生板演時,還應積極探索以不斷完善評改的方法與措施。比如:在學生板演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對其板演要點直接進行“板批”、打分;在其他學生上臺來修改、補充要點后,教師可再“板批”、再打分;教師在黑板上對學生板演要點的錯誤處進行標注、直接評改等。這樣,學生就如同親歷了解題、批卷的全過程,直觀地感受了其中的注意點,有利于提高其高效解題、規范答題的能力。
五 留意細節,充實板演
第一,學生板演前。教師要把板演的要求跟學生講清楚,做到有明確的板演目標,使板演書寫更加規范。對于板演題目,一般要書面展示,切忌教師簡單口述。
第二,學生板演時。教師要在教室里來回巡視,查看、督促、輔導其他學生的答題情況,檢查他們是否完成練習,并注意他們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和存在的問題。這樣教師才能獲得全面的反饋信息,并使全體學生保持積極的注意力。
第三,學生板演后。可讓學生說明一下為什么這樣做,根據是什么等。在一些疑難處,還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辯論、小組合作學習等,這樣既能使學生積極攻克難點,又豐富了板演,使政治課板演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當下,在“減負增效”、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政治課板演的獨特作用,需要每一位政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去思索、去實踐、去創新。板演是師生、生生互動的重要手段,也是相互間思維和情感的零距離碰撞。因此,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完善,使板演成為政治課教學增效的著力點。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