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英語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倡導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在全面領悟新教材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筆者在課堂中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推廣“交流—互動”,逐步形成了“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初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英語“交流—互動”教學模式流程為: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分組討論—全體交流—達標評定??梢哉f,英語“交流—互動”教學模式正是對英語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的體驗,它符合英語教學的規律。
一 教師正確引導
在授課前,必須讓學生明確目標,組織學生做好預習,在培養學生自學意識的同時,掃清單詞障礙,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找出疑惑的地方,自覺查閱資料。為學習新課尋找豐富的感性材料。如Go for it七年級上 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在授課前,引導學生,可提出以下預習問題:(1)根據音標識讀單詞,音形譯相結合識記詞匯。(2)用本課所學,把漢語書寫的課程表改成英語書寫的課程表。(3)用英語敘述自己最喜歡的科目,準備語言材料,介紹自己的情況。(4)努力完成課本中(聽力除外)的練習。(5)標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二 學生自主探究
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學生的自學意識的培養已提到日程中來。學生探究是從自學開始,在上新課前,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易達到的教學目標,然后向學生提出本課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可查閱資料,可上網搜索,可與同學交流,教師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完成教師提出的預習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如Go for it 七年級下Unite 3的自主探究的內容可列為:
Useful expressions:(1)see…first;(2)be…from;(3)want to do;(4)kind of…
Sentences:(1)Let’s see the lions.(2)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 lions?(3)Because they’re cute.(4)Why does he like koalas?(5)Because they are kind of interesting…
Differences:(1)too/alse/either;(2)other/else;(3)with/and;(4)other/another/others/the others;(5)during/in.
三 分組熱烈討論,盡可能地多做活動
在分組活動時,最佳組合是四人一組,優等生1人,中等生2人,學困生1人。每隔一段時間,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要求,可將四人小組重新組合,力求保持“同組異質,異質同質”的學習小團體,激發他們的進步心。由基礎較好的、善于言語的學生擔當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或討論,各抒己見,或pairwork、groupwork。也可分角色扮演,排練對話,讓學生親臨語言環境,同時讓其他同學積極參與評價。小組長把各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教師不要輕易地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設法讓學生們自己做出正確的或接近正確的答案。
四 全體交流
在小組討論后,教師先讓討論得比較成熟的小組代表發言,匯報該組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可做出補充、質疑和評價。再由各組提出該組疑難的問題,全體學生一起探討。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們的討論應緊緊圍繞中心話題進行,不能偏離話題。教師可適時引導和點撥。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達成一致意見。每位學生都可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換自己的觀點,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這樣能逐步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從而逐漸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 達標評定,多層檢測
中學英語新課程目標要求對學生的評定是多角度、多層面的,這不僅僅要求教師通過典型的習題強調教學的重點、難點和考點,而且還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定的全過程。學生的積極參與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也有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還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如我講完Unite 12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science 一課,向學生布置一項作業:制作一張海報,以My favourite hobby 為題,4人小組可分工合作。學生們有負責查找資料的,有負責搜集圖片的,有負責編輯的,有專門設計海報款式的。最后張貼到墻,由全班進行評比。通過類似活動不僅啟發了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合作意識,并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
總之,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其需要達到的語言技能是要靠學生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才能達到熟練的境界。“交流—互動”就是體現了在實際課堂中的應用,突出了以學生自學為主,充分發揮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互幫互助互勵中形成了良好的交際氛圍,逐步形成團結協作的好習慣。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