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記敘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偶然相遇并友好相處的生活片段,表現了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忽略生活小節的平凡而偉大的品格,以及他關愛孩子樂于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課文三次寫愛因斯坦與小姑娘相遇的情景,作者抓住細節描寫,做到描寫形式多樣化、外貌描寫藝術化,動作描寫形象化,給讀者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一 描寫形式多樣化
第一次相遇側重于外貌的描寫,重點刻畫了愛因斯坦的形象——衣衫不整,生活不拘小節。
第二次相遇側重于動作表情描寫?!奥犃诉@話,愛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窩里突然放出溫柔的目光,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沖小姑娘做了個鬼臉。”作者寫愛因斯坦一連做了四個動作:看裝束——攤兩手——聳肩膀——做鬼臉。寫出愛因斯坦關愛孩子,成為一個又友善又調皮又很乖的老頑童。教學時,應先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想象愛因斯坦的動作,然后再指名上臺表演,讓學生讀出情感,品出滋味。
第三次相遇側重環境描寫?!靶」媚锔鴲垡蛩固棺哌M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很大,到處擺著書架和書,屋子中間擺著一張辦公桌,桌上的東西亂得一塌糊涂?!睂懗隽藧垡蛩固沟墓ぷ鳝h境——“到處是書,亂得一塌糊涂”,表現愛因斯坦沉迷于科學研究、忽略生活小節的品格。
二 外貌描寫藝術化
第一次相遇:“老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雙棕色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⑼先耍灰娝┑囊路址视珠L,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里穿的拖鞋?!薄昂伲∵@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里走出來的?!毙∨⑦@么想。
作者先抓住“胡子”“眼睛”“頭發”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來描畫他的相貌,再抓住服飾描寫他衣衫不整,最后給人的整體感覺——像是從童話書中走出來的人物。把愛因斯坦的外貌描摹得惟妙惟肖,這就是細節描寫。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外貌描寫,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方法:抓特點,寫具體。
第二次相遇:“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p>
作者只用了一個詞語“衣衫不整”一筆帶過,因為這次相遇,愛因斯坦給小女孩的印象與上次一樣,沒有差別,故省去筆墨,簡潔明了。指導學生寫作時學會簡寫,避免上下文語言雷同,重復啰唆。
第三次相遇:“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見他的時候簡直嚇得一大跳,他整個變了一個人,按小姑娘說的那樣穿戴得整整齊齊?!?/p>
作者沒有具體刻畫愛因斯坦的外貌。只用了一個詞“穿戴整整齊齊”具體是什么樣的呢?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明白寫文章要有詳有略,與作畫一樣,有密有疏。做到“密不透風,疏能跑馬。”該詳則詳,該簡則簡。教學中,要借助文中的空白,開展說話或小練筆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語言描寫性格化
第一次相遇:“對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明明是小姑娘邊走邊玩,撞上了愛因斯坦,可是愛因斯坦沒有發火,沒有責罵,讓學生聯系生活對比分析,自然體會到愛因斯坦平易、寬容、坦蕩的胸懷。
第二次相遇:“噢,他只講對了一半,我是愛因斯坦,但并不偉大?!薄拔艺f也是嘛,瞧你,穿衣服還不會呢,怎么談得上偉大?”言談舉止中看出愛因斯坦的謙遜,小女孩的天真率直無邪。
第三次相遇:“你得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呵,小教授,請你再教教我。”可以看到他們的關系非常融洽,儼然已是好朋友了,進一步體會這位科學家的平易近人和童心。
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創設情境表演課文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悟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同時通過重組臺詞,讓學生將課文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四 動作描寫形象化
第一次相遇:“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說完又低著頭向前走去?!痹谧x者的眼前呈現出一位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忙碌的愛因斯坦。
第二次相遇:“……他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薄奥犃诉@話,愛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窩里突然放出溫柔的目光,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沖小姑娘做了個鬼臉。”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愛因斯坦的形象具體化、細節化,令愛因斯坦的老頑童形象躍然紙上。
第三次相遇:“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薄暗却币辉~突出這次相遇是愛因斯坦主動約見小女孩。由偶然撞遇——主動招呼——主動約見,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他們的友情逐漸加深。愛因斯坦閃現著人性的光輝,偉大中見平凡。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