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Matlab軟件中的Simulink仿真功能強大,能將中學物理的動態系統輕松地、直觀地呈現在示波器、數值顯示器等顯示窗口中,為教學研究帶來便利。該文通過對中學物理中汽車啟動問題的分析建模過程,簡單介紹Simulink仿真的建模思路和常用模塊的應用,體會Simulink的強大。
【關鍵詞】Matlab Simulink仿真 教學研究輔助 汽車啟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141-02
Simulink是Matlab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用來對動態系統進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軟件包。它提供了建立系統模型、選擇仿真參數和數值算法、啟動仿真程序對該系統進行仿真、設置不同的輸出方式來觀察仿真結果等功能。使用Simulink來建模、分析和仿真各種動態系統(包括連續系統、離散系統和混合系統)將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它提供了一種圖形化的交互環境,只需用鼠標拖動的方法便能迅速地建立起系統框圖模型,甚至不需要編寫一行代碼。
利用Simulink仿真可很好地輔助教學研究。很多大學現已開設Matlab課程,處于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教師也應該學習利用Matlab的強大功能,為教學研究提供便利。現以高中物理中常見的汽車啟動問題來看看Simulink的工作方式。
一 準備工作:Simulink的啟動與退出
1.Simulink的啟動
在MATLAB的命令窗口輸入Simulink或單擊Matlab主窗口工具欄上的Simulink命令按鈕即可啟動Simulink。Simulink啟動后會顯示Simulink模塊庫瀏覽器(Simulink Library Browser)窗口。單擊模塊庫瀏覽器窗口左上角的“新建”按鈕即可啟動模型窗口。
2.Simulink的退出
退出Simulink,只要關閉所有模型編輯窗口和Simulink模塊庫瀏覽器窗口即可。
二 實例:汽車的啟動問題
1.恒功率啟動
汽車以P=60000w恒定功率啟動,其所受的阻力大小為2000N,車重為4噸。試描繪其速度變化。
第一,分析與模塊的選用。速度可由加速度積分得到,故要用到積分模塊Integrator。而a=(F-f)/m,其中F=P/V,牽引力F與速度V呈非線性關系,可由FCN模塊給出;阻力f恒定,我們要用到常數模塊Constant來輸入阻力大小;合成兩力要用到求和模塊;合力除以m,我們可用增益模塊Gain完成;最后的結果輸入到示波器Scope,以便于得到直觀的變化圖線。
第二,模型的創建。如圖1所示。
其中FCN模塊參數簡單說明:如圖2。
其Expression設為P/V,得到牽引力F。輸入端由積分后速度給出,輸入參數全都是用u表示的,即此處的u即是輸入端的V。另外還加上了一個極微小量eps,是因為初速度為0,除式會出現錯誤。
第三,運行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
2.汽車恒牽引力啟動
汽車以恒定的4000N牽引力啟動,其他條件同上。
第一,分析與模塊選用。由汽車運動的不同階段,牽引力F可分兩個階段:一個是恒力4000N階段,此階段F可由常數模塊給出;另一個是隨速度而變的階段,與V的關系為P/V,此階段可由FCN給定。而此時要進行自動控制選擇,我們選用Switch模塊,并將F(4000)與即時速度V的乘積(可由乘積模塊Product完成)和功率P的大小關系作為選擇的條件。當FV≥P時,選擇第一輸入端數據輸入,第一輸入端與FCN模塊輸出相連;當FV
輸入端數據輸入,第三輸入端與常數模塊(4000)相連。最后的結果同樣輸出到示波器Scope。
第二,模型的創建,如圖4所示。
圖4
運行仿真,得到結果如圖5所示。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應用Simulink仿真時,只要建立好模型,就可以很快得出直觀的變化圖像。而模型的建立常用的也無非幾個簡單的模塊,如積分模塊、常數模塊、非線性模塊、求和模塊、求積模塊、示波器模塊。只要稍加分析,還是很容易就能建好模型圖的。
圖5
參考文獻
[1]姚俊、馬松輝.Simulink建模與仿真[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2]陳懷琛、吳大正、高西全.MATLAB及在電子信息課程中的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3]薛年喜.MATLAB在數字信號處理中的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