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中,信息技術課堂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渠道,構建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是教學的本質要求,目前的教學狀態迫切需要改革,而構建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就是其重點所在,它完全符合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針對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現狀,從學習內容生活化、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學習方式生活化、評價內容生活化等方面提出構建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 生活化 基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156-01
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根本目的。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主要還是由信息技術學科承擔著主要部分,并且這種現象還將存在很長時間。然而,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教師還存在遠離現實生活、忽視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將信息技術課程簡單理解為軟硬件的教學現象。由于信息技術的課程設置現狀及其學科教師的素養缺乏,多數還不可能在學校全面的教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這就要求信息技術學科要承擔起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重任。信息技術來源于生活,也主要應用于生活,所以,構建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對于學生信息技術的培養十分重要。
一 構建生活化模式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本質和意義
信息技術課堂就是信息技術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同時需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信息技術。“生活化”在新課程中反復提出,信息技術的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體情景中“經歷、體驗、積累”。在生活化的能力訓練中“探索”,在生活化應用教學中“創新”,在生活化的聯系中“拓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
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信息技術教學為了教學而教學,遠離生活遠離學生興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無趣,課堂教學效果低效。而構建生活化的信息課堂的要旨在于結合教學實際情況,解決教學中存在的負效、無效、低效問題,繼而促使信息技術教學成為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趣味課堂,是開放、自主的探究的學習課堂,是利于學生發展的高效課堂。
二 如何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要實現構建生活化模式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這一理念,就要讓信息技術教學回歸生活,注重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師需要將教學觸角感知深入到學生生活和他們的經歷體驗中,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拓展學生的視野,用生活的例子來解釋課堂、豐富課堂,解決課堂中的問題,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生活課堂化,讓課堂生活化。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說服力,更能打動學生,吸引學生,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課堂上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因為現在的高中生知識面寬、思想活躍,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更要不斷加強學習,博覽群書,拓展知識面,要從本專業范圍內的“專家”,轉變成博古通今的“雜家”,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改理念,更好地為學生排疑解惑。
生活化的課堂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的課堂,這是面向學生生活實際的,也是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合點,能促進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的相互融合,促使課本走進學生的生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又讓學生進入生活的情境,情為之所牽,意必為之所動。如果能夠使知識的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賦予信息技術學習以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內在強大的動力;生活化的課堂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和探究心理,促進學生思維的覺醒,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源,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升華,那它就是最有意義的課堂。
三 結束語
構建生活化模式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就要將其融入課程常識,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在構建生活化模式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時,要專心篩選生活素材,構建學生內在的心理體驗、感悟,創設多元化、個性化、生活的化情境,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要注重三維目標的培養,特別是注重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注重從現實生活入手,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婕瑜.淺析高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J].新西部(理論版),2012(4):165~166
[3]高寒.如何使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J].新課程導學,2013(3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