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中評價的目的是督促受教育者有效地自學,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能力。因此,明確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評價要素以及怎樣實現評價,對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完善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課堂教學評價四個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學內容和媒體)整合為信息技術教學中評價兩大要素:受教育者和學習環境,并具體討論信息技術教學中怎樣評價各要素。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 教學評價 學習環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3-0159-02
現代技術結合信息技術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建立了一種開放型的教學——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受教育者的學習主要是基于網絡進行的探索、發現、競爭、協作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信息技術教學有關的教學評價有著鮮明的特色,即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活動具有在時空分離、需要可靠安全的傳輸系統等特點。
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是從受教育者、教育者、教學內容和媒體四方面分析評價。而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向受教育者提供學習的思路、資源和方法,使受教育者獲得知識與技能,培養受教育者的認知和原認知策略,最終獲得發展。因此,對受教育者的評價是信息技術教學中評價的主要內容。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空間分離的,因為教學手段的特殊,所以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有效銜接在一起的紐帶是學習環境服務。學習環境包括教育者的輔助、數字化的教學資料和輔導資料,并能用多種媒體把它呈現出來。我認為,可以將課堂教學評價四要素中的教育者、教學內容和媒體納入到學習環境中作為其子評價因素。因此,我們把對受教育者的評價和對學習環境的評價作為信息技術教學中評價的兩大要素。
一 對受教育者的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不斷地給受教育者提供一些意見,幫助他們實現期望的目標。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受教育者的評價主要包括受教育者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受教育者與網絡交互作用的程度、師生以及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程度、學習資源的利用程度、作業完成情況、學業成就和能力提高等方面。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豐富了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工具,實現了多種方法測評系統。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受教育者的評價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教學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綜合運用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教學性評價是通過網上問卷測量,具體了解受教育者的認知前提、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以此為依據提供學習建議,進行教學設計。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形成性評價中,可以通過設計自動答疑模塊和交互性的小測試,給受教育者及時、正確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受教育者學習流暢進行的必要保證,受教育者根據學習目標不斷地觀察和解釋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不斷地提問、階段性測試把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出進度的調整。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總結性評價是依據受教育者的課時、完成任務情況和考試成績及各自所占的比例給出總的評價結果,它起到了檢測、反饋和激發、鼓勵的作用。
2.在自我評價為主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者評價和小組評價
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最佳評價者是受教育者自己。目前,我們可通過網絡自動問答系統和自動評價系統來完成。教育者評價和小組評價的目的是用來促進受教育者的自我評價,發揮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育者可以通過瀏覽服務器端的數據得到受教育者有關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信息,對受教育者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與教育者的交互程度做出評價。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對生生交互程度以及每個成員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做出評價。
3.多方面的評價受教育者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評價改變了以往對受教育者學習的評價只注重受教育者獲取了多少知識的做法,而將信息素養、信息意識作為衡量受教育者學習的重要標準。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了多種信息和通信技術工具來保證不同的學習環境開展,通過網絡的跟蹤和記錄功能,評價受教育者是否具有最佳地使用各種信息環境來獲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評價還重視受教育者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發展,盡可能科學地、理性地、全面地對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多項指標加以評價。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評價也將量的評價和質的評價結合起來,以便于全面評價受教育者的成績。
二 對學習環境的評價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受教育者不再從教育者那里直接獲取信息,而是自主地在信息技術教學支撐平臺中進行各種學習活動。要保證受教育者能順利進行學習并取得成績,必須具有比較完善的學習環境。目前,學習環境包括信息技術支持、信息資源支持、教育者支持等多個方面。
1.對信息技術支持的評價
信息技術是為教學活動提供的硬件平臺以及進行各種學習的工具。信息技術支持的評價主要包括對用戶的信息傳遞速度及其可靠性、信息備份、信息加密、工具的適用性的評價。
2.對信息資源支持的評價
提供的資料是否足夠多,是否為開設的科目設置輔導流程頁面,是否開辟教學輔導、交流室等欄目,是否為受教育者提供豐富的上網發布的學習資料。
3.對導學支持的評價
對受教育者是否提供平臺的使用指南和學前服務,包括教學性評價確定受教育者的初始能力,提供學習方法的建議等,是否采取適當措施保證受教育者與教育者或其他受教育者的交互作用,保證對受教育者的問題進行及時、準確的回答,是
否提供受教育者自我評價的參考標準以及方法指導等。
4.對教育者支持的評價
是否能夠給教育者提供比較完善的教育者培訓計劃、進行教學設計和應用各種教學策略的資料和模板、便于組織教學活動和師生交互的技術支持、為教育者評價受教育者及系統提供客觀的參考標準。
信息技術教學中評價的開展是以受教育者為中心的,它不僅關注受教育者的學習成績,而且發現和發展受教育者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受教育者在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受教育者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督促受教育者自學,促進受教育者在原有水平上發展。通過建立合理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策略,可以看到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的優勢及不足,解決目前影響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的瓶頸問題,是指導信息技術教學發展方向,保證信息技術教學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孫曉梅.基于網絡學習智能評價系統設計[J].中國遠程網,2003(15)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