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心語
自古有云:“百善孝為先。”生活中,我們常聽說不少盡孝心的人或事,卻很少看到給媽媽找麻煩的。可讀完本文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找麻煩”其實也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
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到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小蓮總是拿出手機,迫不及待地打給媽媽,或命令或撒嬌:“媽,記得多腌點臘肉,我下次回家?guī)В 蔽覀儠r常取笑小蓮,說她像個長不大的孩子,總是想方設法找媽媽的麻煩。最可笑的是,她不用鬧鐘定時間,而是讓媽媽每天打電話喊她起床,為了省話費,她們約定好電話響三下就掛掉。
同事小欣自從結婚后,就多了一個習慣,每個周末都會打電話給媽媽,說自己回家吃飯。那天一大早,大家就說好周末聚餐,快下班時,小欣居然又給媽媽打了電話,說:“媽,我晚上回家吃飯,多做點好吃的。”有同事趕緊提醒,晚上要聚餐,快別讓老人家買菜。小欣只是笑笑,直到了吃飯時候,才慢騰騰地打個電話,告訴媽媽,自己不回家吃飯了。一屋子人大跌眼鏡,小欣這不是故意給媽媽找麻煩嗎?
我一直對小蓮和小欣的做法頗有微詞,一個連媽媽都不能善待的人,又怎么能善待他人呢?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才知道,小蓮是獨生女,從小到大,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工作后遠離家鄉(xiāng),媽媽非常不適應;但只要接到女兒的電話,媽媽馬上就來了精神,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她總是眉開眼笑,就仿佛女兒還在自己身邊。為了讓媽媽精神不垮,小蓮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找媽媽的麻煩。
小欣的父親早逝,她結婚后,家里就只剩媽媽一個人。媽媽喜歡將就,常常一碗剩飯就是一頓。為了讓媽媽吃好,小欣就每個周末回家吃飯,只要她回去,媽媽準會弄出十個碟子八個碗,讓人吃得舒舒服服。即使有事不能回去,她也會提前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準備一桌子菜,就算她吃不到,至少,媽媽可以吃得舒服。
原來,她們給媽媽找麻煩,竟是源自最真摯實用的愛。直到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愛的理解是多么狹隘。愛有很多種方式,有時候,那些看似荒唐不合理的事,卻往往藏著良苦用心。
(選自《當代青年·我贏》2014年第6期,有刪改)
【黃書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