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和朋友在客廳聊天,正說得興起,朋友8歲的女兒突然跑了過來,說:“媽媽,到時間了。”朋友先是驚嘆一聲,隨后抬頭看了下墻上的掛鐘便迅速起身,和我繼續說著話的同時開始跑向洗手間清潔起了手。我看得驚詫,忍不住好奇地問道:“這是干嗎呢?是不是有事要出門?”朋友搖著頭,有點不好意思地告訴我,給女兒搖牙齒的時間到了。
朋友說,前幾天偶然發現女兒的一顆牙齒有點松動,原本女兒已經到了換牙的年齡,牙齒松動也很正常,只是讓她感覺擔憂的是,這顆要換掉的牙疑似還很“堅守崗位”,而那顆來替代的新牙卻已迫不及待了。朋友說她知道女兒從小就特別怕疼,可是任由著這新牙的長勢,恐怕后果也令人堪憂啊。無可奈何中,她和女兒商量:如果不想去醫院拔牙,那么每天就得讓她幫著搖動那顆舊牙……
沒等朋友說完,我便一下子笑了,說,你這個做媽媽的,還真會做傻事,去醫院一下子拔掉多干脆,像你這樣天天搖來搖去,什么時候是個頭?。恳彩窃谶@一瞬間,我還是忍不住感嘆,不過,誰讓我們是媽媽呢!
——管洪芬《天下的媽媽都是傻傻的》
[片段二]
在我想著如何婉轉地告訴她的兒女這樣的狀況時,她卻敲開了我的門。
她輕輕微笑,我不是來詢問檢查結果的,我的身體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決定不再隱瞞,點點頭,是的,狀況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請求您幫我安排手術。
我再次愣怔,這樣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頓了一下,我說,或者,保守治療會更好一些。
不!她果斷地說,我要手術??梢宰鍪中g的是嗎?況且,保守治療的費用并不比手術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說,如果能夠手術,我還可以給他們一份希望,讓他們相信我還有康復的可能;若連手術都無法做了,他們一定會很絕望,我不想讓他們現在就絕望。
——小 疼《最后的母愛》
【比較鑒賞】
在片段一中,作者運用了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通過敘寫朋友為自己的女兒“無痛換牙”這件小事,凸顯出了母愛傻傻的特征——無論為孩子怎么付出,她都不奢求回報,這也是天下的“傻媽媽”的共性。
在片段二中,作者運用了準確生動的神態描寫,敘述了一位罹患重病的母親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為了留給兒女一絲希望而堅持手術的事情,以“輕輕微笑”“依然微笑”等詞語形象地概括出這位母親在面對病痛時積極樂觀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