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公共基礎課是后繼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然而近年來新入校大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的學習積極性呈現持續下降趨勢。本文以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座談交流、問卷調查及訪談等形式,組織了專題調查和研究,收集了新生在基礎課程學習積極性方面的相關資料,分析、總結新生對基礎課程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因素,并探索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本科新生 基礎課程 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016-02
大學數學系列課程、英語系列課程和化學系列課程作為天津農學院基礎科學學院主要公共基礎課,一直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公共基礎課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后繼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等方面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來,新生對基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出現了下降趨勢,普遍存在著逃課率高、不及格率高等現象。而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大學教學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完成一切學習任務的基本條件。因此,我們以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座談交流、問卷調查及訪談等形式,組織了專題調查和研究,收集了新生在基礎課程學習積極性方面的相關資料,分析、總結新生對基礎課程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因素,并探索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 新生基礎課程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因素
通過調研分析得知,影響學習積極性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復雜,但主要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部分。
1.外部因素
第一,學校因素。高校的校風、學風、管理水平的高低、學校的紀律約束力的強弱、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教師水平甚至考試的難易等,都會成為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環境因素。
學校實力:學校的科研實力、設施、管理、服務等條件會凝聚成為學校良好的社會聲望與吸引力,會大大提高大學生特別是新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催生大學生的自豪感,對發揮大學新生的學習積極性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學風:優良的學風是一所學校的文化傳承,濃厚的學術氛圍能夠熏陶和培養學生對學術孜孜以求的積極態度,對身處其中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然而,由于學校擴招導致管理建設跟不上,生源質量下降等外部因素影響,學生在基礎課程學習中的表現不如以前。部分基礎課教師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風氣不濃厚、課前課后少有學生提問、學習急功近利。
教風:教師的學術水平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教師為人師表的風范,教書育人的敬業精神,高超的學術水平都能夠激發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濃厚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然而,由于外部環境的沖擊和影響,少數基礎課教師存在浮躁心理,對教學沒有足夠的重視、缺少教學研究、教學投入不足、教學水平和藝術不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強。一個學術水平有限、沒有教學熱情的教師會直接打擊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影響學生的進取心。
學校不正確思想的傳播:許多新生受高年級和已畢業的學長的影響,認為所學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能用到的很少;學習的好壞與工作干得好壞不成正比;所學知識老化等。這些不正確思想的傳播,也是導致新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社會因素。目前社會就業中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反映出社會制度建設上的不完善,通過耳濡目染,不少新生覺得讀書無用,上大學只是為了拿到一個畢業證,作為踏入社會、找到工作的敲門磚,致使學習動力不足。然而他們并不知道,在社會上立足,僅僅一個敲門磚還遠遠不夠,敲開了門并不代表就一勞永逸,沒有堅實的知識基礎,不論在哪兒都不會走得很遠。
第三,家庭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特別是近幾年,很多學生家境富裕,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家長連他們畢業后的就業都已安排妥當,使得他們在校學習沒有壓力和憂患意識,也沒有學習目標,學習動機不強。而有一些家庭則是在孩子進入大學后,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高中階段,甚至不聞不問,使得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突然失去了家長和老師的監督,讓他們覺得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學習上變得放松和散漫,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
2.內部因素
影響大學新生學習積極性的內部因素,主要為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目標、興趣、壓力等因素。
第一,專業不喜歡。通過座談發現,很多學生的專業不是自己當初報考的理想專業,還有些學生報考的專業是按照別人的經驗意見選定的,因為這個專業可能會有好的就業機會等。因此他們是茫然、被動地選擇了他們所學習的專業,而不是因為喜歡,很多學生往往會因為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而無心學習,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
第二,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的內部因素,它設定學生學習的基本方向,培養、激發和提高學生自我成就的愿望,一些新生進入學校后不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學習沒有目標,對為誰學、為什么學、如何學感到迷惑,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調查發現,有超過60%的新生認為學習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只有不到20%的新生有明確的人生規劃。
二 提高大學新生對基礎課程學習積極性的措施
1.加強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和指導,明確學習目標
有目標才有行動,特別是針對大學新生,必須讓他們盡快確立人生規劃,明確積極學習的目的和目標,學習才能不茫然,有方向。所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和指導,在指導新生明確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開展學習觀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的學習
新生剛步入大學校園,還沒有樹立科學的、正確的學習觀,他們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現象、錯誤教育觀點的影響,導致他們產生讀書無用、知識不如關系等錯誤的觀念。開展科學的學習觀教育,可以幫助新生看清這些錯誤觀點的本質,引導學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3.體會就業壓力,產生危機意識
針對新生,需要多組織參加一些求職競賽、參觀畢業生招聘會、企業實習等社會活動,使他們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深切體會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嚴峻的就業形勢,更早感覺到就業競爭氣氛的壓力,促使他們產生危機意識,用壓力來督促新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4.開展科學學習活動,增強學習興趣
建立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良好運行機制,為學生提供進行課外實驗、課外科技創新等資源環境,組織數學建模、英語角、趣味化學等競賽活動,增強大學新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基礎課程的積極性,形成熱愛學習的良性循環。
5.加強教學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教師和教學是大學新生學習的主要引導因素,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出色的口才,并且要把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才能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加強教學隊伍建設,需要規范青年教師培養規劃、教師培養與學歷提高規劃、教研活動和教學研究、學術研究等方面的管理,提高教學隊伍的素質、能力和教風。
6.學生的學風是構筑學校校風的基礎
通過完善的學習獎懲制度,構建學生學習的激勵機制,競爭機制和壓力機制等等,在大學新生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構筑良好的學風,可潛移默化地影響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結束語
總之,大學教育從觀念到體制到具體教學計劃,都應圍繞著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開。而大學新生的基礎課程教育又是最重要的部分,要想提高大學新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從學生自身、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入手,形成科學、合理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王云海、武丹丹、李峰.影響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研究與對策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2]石美玲.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2(2):168
[3]閆麗英.影響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因素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晉中學院學報,2006(2):47~77
[4]孫小燕、胡友旺、段吉安.如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9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