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的輔導員也做了很多的教師工作,但高校教師卻很少了解輔導員的工作,兩者之間的溝通協調并沒有很好的機制來保障,使得高校形成了典型的教師與輔導員相分離的特殊教育現象。
【關鍵詞】和諧育人 協調機制 高校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049-01
一 輔導員與高校教師的角色定位現狀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所具有的“一職雙崗”身份,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開展,但是并沒有就輔導員與教師的協調溝通提出相關的機制。
高校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育人先育德,大學生正處于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帶有非常多的不穩定性,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強心理、好奇心理和對抗心理,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認、理解和信任,所以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上好每一堂課,還有更多的責任與義務要在課下給學生更多的指導,但這個角色很多高校的教師并沒有意識到。
輔導員的核心工作是教育、管理、服務學生,輔導員的工作與學生目前是聯系最為密切的,這讓很多學生認為教師只是負責他們上課的教學,其他的事情只要有輔導員就可以了,這也正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現狀:教師與輔導員各司其職,缺乏有效溝通與了解。
二 輔導員與高校教師角色分離的不利影響
1.輔導員處理問題的滯后性
輔導員與教師分離的現狀,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了一定不利的影響,大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很容易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生活上的、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這些問題教師往往比輔導員更快速直接地發現,因此,應該快速直接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很多教師由于角色認識上的偏差,認為這些事情不歸自己管。而目前高校也沒有明確的教師與輔導員的協調溝通機制,這很容易造成輔導員處理學生問題的滯后性,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肯定是不利的。
2.教師對學生綜合教育成績認識的誤差
大學生要修夠一定的學分才能順利從學校畢業步入社會,教師負責學生的學科培養,學科學習的成績自然也主要由教師打分,在進行綜合打分的過程中,教師由于缺乏對學生課外生活的關注,忽略了綜合成績評分中應該包括的心理成長、學生團結、熱心助人等生活品德成績,這無疑對學生的綜合培養是不利的,這使得大學生對自我的教育成果認識也產生了偏差,也使他們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
三 輔導員與高校教師和諧育人的可行方案
基于以上的不利影響,雙方的溝通機制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決:
1.修正輔導員與高校教師的角色認識
教師的工作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心理培養、道德教育,這才是當代合格的高校教師。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在教師群體中推行新的角色認識。
輔導員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中應該加強其雙重身份的應用,提升大學生德育教育在學科教育中的比重,使輔導員能夠意識到雙重身份的同等重要性,“教師”身份也是其身份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了這樣的認知,才能與教師共同努力,做合格的大學生教育服務者。
2.加強輔導員與教師的溝通機制建設
輔導員在管理服務學生的同時,要與授課教師多多溝通,形成機制,學校應該就兩者的溝通機制上升到制度建設,如定期開展輔導員與教師的交流座談會,雙方就學生的教育工作交流意見,教師和輔導員只有對大學生的各方面了解透徹,才能更好地教育、管理、服務好學生。輔導員可以隨堂聽課,直觀地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心理狀態。教師也可以隨輔導員參加學生的班級會議,了解學生學習以外的事宜,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使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吳志宏、馮大鳴、魏志春主編.新編教育管理學(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余文森.教學育人 教書育人 管理育人辨析[J].現代教育科學,1990(1)
[3]倪中華.淺談如何創新和完善高校輔導員工作機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3)
[4]張科.高校教師應該如何教書育人[J].成功(教育),2010(9)
[5]文大稷.高校輔導員的主體角色與育人職責[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8)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