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閑暇時間日益增多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認識閑暇教育,怎樣合理支配閑暇時間以及進行閑暇教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人們當前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閑暇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明了如何恰當地利用閑暇時間,以促進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是學生個體展現主體性的必然需求;加速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的進程,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閑暇教育,對于學生如何安排閑暇生活,促進其人格和諧、均衡的發展及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 閑暇教育 自由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083-02
20世紀后半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隨著閑暇時間的增多,閑暇教育已成為當代引人注目的教育課題。如何積極、科學地利用閑暇時間,對個體的成長與成才至關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小時的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出聰明、全面發展的人?!币虼耍e暇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消磨閑暇時間,而是培養學生積極運用閑暇時間的主觀意識和能力,并利用從工作和閑暇中獲得的技能參與旨在自我充實、自我全面發展的閑暇活動。
一 閑暇教育的含義
19世紀下半葉,真正的較為完整的閑暇教育設想是由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斯賓塞首先提出的。他認為,人的生活以重要性程度可分為:“與維持自己生存上有直接關系的活動;為獲得生活上的必需,為維持自己生存上有間接關系的活動;關于撫養教育后嗣為目的的正?;顒樱魂P于維持正常社會和政治關系的活動;當閑暇時,為滿足愛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動。”斯賓塞曾預言:“到了自然的力量完全被人征服、供人使用,到了生產的方式已經達到圓滿的地步,到了勞動力已經節約到最高程度,到了教育已經安排得當,能比較迅速地為較為重要的生活做好準備,到了因此而有大量增加的閑暇時間,那時閑暇教育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苯涍^一個多世紀,工作時間的縮短,閑暇時間的增多,閑暇教育的興起,已經使斯賓塞的預言得到了部分實現。目前,國際上對閑暇教育已形成了較為一致的認識:閑暇教育旨在讓學習者通過利用閑暇時間而獲得某種變化。這些變化會表現在信念、情感、態度、知識、技能和行為方面,并且它通常發生在兒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與非正式的教育環境或娛樂環境之中。愛因斯坦說:“僅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方面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p>
二 中學閑暇教育的特點
1.中學閑暇教育具有基礎性、潛在性、過渡性
中學的閑暇教育是具有基礎性的,在中學這段時期,首先要讓學生們了解閑暇教育的相關知識和一些基礎的閑暇活動,培養學生合理利用閑暇時間的意識,對自己的閑暇時間有一個合理的安排,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個體自由全面的發展。中學生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求知欲強、可塑性大,相對固定的閑暇態度、閑暇意識和閑暇行為模式都還沒有形成,這時期運用積極正確的教育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們參加豐富的閑暇教育活動,可以促進其自身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充分認識到自身發展中閑暇教育的重要性。
2.充分發展學生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閑暇能力為重點
在閑暇時間里,學生具有支配時間的自主性和選擇權,可以從事各種自己所感興趣的創造性活動,自由展現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學校的閑暇教育為學生們營造了自由和安全的心理環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閑暇教育可促使學生們追求文明和健康的娛樂方式,調節情緒,消除學習的疲勞,放松身心。學生能切實地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增強自我效能感,進而激發出更大的潛力。
3.中學閑暇教育與課外活動、校外教育有著密切聯系
課外活動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在不受教學計劃限制的條件下,利用課余時間在學生群體中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校外教育,是指在學校之外,由專門的校外教育機構對學生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這兩者都關注學生的閑暇活動,它們往往能與學生的閑暇活動有機結合。它們都具有活動內容上的豐富性,組織方式和方法上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為中學生的興趣發展和充實閑暇生活提供了平等的機會。并且都重視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品質的發展,都是寓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注重學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全面發展。
三 中學實施閑暇教育的意義
1.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富有個性地發展
“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睂W生在節奏緊張的學校中,任何行為都會受到社會角色規范和學校規章制度的制約,大多數的活動必須按課時計劃和作息時間的安排來執行,把學生天生具備的創造潛能扼殺在萌芽狀態,學校生活對個人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束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相對于學校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的教育活動,閑暇教育所具備的自主性與豐富性,使學生能從枯燥的課堂教學中掙脫出來,在一種全新放松的環境下自由呼吸,思維活動也活躍起來,從事各類創造性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從而有利于激發出他們敢于開拓進取的精神,促進創造力的發展。由于閑暇時間內的活動十分廣泛,內容豐富多彩,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潛力的開發開辟了新的道路。學生在閑暇活動中,具有支配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自主性和對生活內容的自由選擇,因而可以從閑暇活動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中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地發展。
2.閑暇教育有助于學生的人際交往
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人離開社會群體在孤立的狀態下生存和健康發展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學校教育將學生的交往固定在有限的校園范圍內,這種單一的交往方式和狹窄的交往范圍容易導致個人知識面狹窄、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學生健康的個性發展離不開與人的交往,交往的多樣性和普遍性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按照個人的交往意愿,合理地利用閑暇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人際交往模式,特別是多參加一些群體活動,鍛煉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激發對生活的參與熱情,積極與人交往,在對社會群體和社會環境的認同過程中,不斷吸收有利的信息,并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從而獲得自身的人格健全和全面的發展。
3.閑暇教育促進生命的和諧發展
生命是多彩多樣的,是有活力、尊嚴和自由的。生命是屬于個人的,是富有鮮明的個體特征和個性的。中學的閑暇教育有利于促進個體的生命和諧地、自由地、創造性地成長。完整的生命不只包括知識、智力和智能等認識因素,而且包括情感因素,閑暇教育是更加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和重視學生情感需要的教育,培養學生科學地利用閑暇時間的素質,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和創造健康的閑暇活動。在閑暇活動中,學生的感覺是輕松的,學生的意愿是隨意的,學生此時所流露出的情感也是發自內心的,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的需要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閑暇活動的本質特征是自由性,在自由活動中愉悅身心、展示才能、陶冶性情、學會社交、豐富個性,發展自由地選擇對自己成長有意義的活動方式的能力。閑暇教育讓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高度的和諧發展,獲得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更能促進學生的真誠、友善等情感因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英〕赫·斯賓塞.斯賓塞教育論著選(胡毅、王承緒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8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