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放在學習任務中的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實踐中,以自主學習為落腳點,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因此,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通過自己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 做好“引導者”的工作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理念已不再適合今天的素質教育。教學時,教師固然要“教”,但并不是簡單地講授教材知識,而是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放在首位,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與指引,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獨立進行學習并完成作業,愉快地投入到知識的海洋里。
1.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對其自身成長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自主學習能力對一個成功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素質,如果缺少了這項技能,很難立足于社會,難以適應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個人一生的發展具有長遠意義。
2.傳授自學的方法與技巧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條理、有方向地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并反復練習將其掌握。如對語文這種語言類學科,工具書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班級里,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有自己的字典、詞典,并教會他們如何正確使用。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碰到不認識不熟悉的字或詞,運用字典便于查閱,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還教他們如何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結構,從而弄清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能后,會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學質量也提升了一個層次。
3.對學習成果給予評價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取得一定的成績時,教師應該給予鼓勵與評價,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即使取得的結果不理想,也不能打擊其積極性,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學習感興趣,自學能力才能逐漸被培養起來。
二 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讀好書,多讀書”應該是現代人所追求的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閱讀能力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能力,更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形成的基礎。初中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身的閱讀。由于個體差異的不同,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盡相同。閱讀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力,而理解能力又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很容易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將來走向社會,可以獨立自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辦起事來游刃有余,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取新的知識,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品質,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語文教學中,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兩個方面抓起:
1.自讀
在教師提出一定的課前要求時,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緒,查閱不認識的字詞,幫助理解,從而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培養閱讀能力。另外,學生還要做好讀書筆記,具體有以下四點要求:記下不會的生字詞;在文章有疑問的地方批注標明;對文章結構進行劃分;記下疑難問題。同時教師應做好檢查工作,避免有些學生偷懶。這是學生學好新課的前提,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第一步。
2.多種閱讀方式并存
在平時的課堂訓練時,針對不同風格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默讀、朗讀、精讀、跳讀等訓練。例如,情感色彩比較重的文章,采用朗讀的方式;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采用略讀和默讀的方式;對于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則采用精讀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 注重寫作能力的培養
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語文成績的標尺,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顯得至關重要。為了激發學生的潛力,調動起其主觀能動性,我在教學中,采取寫日記和周記、輪流黑板報、寫筆記和摘記、課外練筆等措施,以下介紹兩個簡單例子。
1.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堅持寫日記、記周記,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寫真事、說實話的好文風,而且還可以積累有用的作文素材,便于考試時候的寫作。
2.組織學生課外練筆的活動
課外練筆不要拘泥于題材,更不要限定明確的題目,讓學生自主發揮,分散自己的思維,主動地進行創作。它的明顯優點是把學生的寫作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有助于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想。
總之,學生要想更好地學好語文這門課程,必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應該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并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