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向知識經濟邁進的時代,傳統的教育已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和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多媒體網絡在教育教學領域已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力,多媒體網絡的動態交互,形象、直觀的演示與虛擬實驗,豐富的網絡資源,讓學生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真實體驗。多媒體網絡教學保障了課程的高質量實現,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 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提供學生創新空間
多媒體網絡教學為保證課程得到更高質量的實現,為教師創造新形式、新內容提供了空間,為學生開發了教材發展的空間、學生協作學習的發展空間和學生創新發展的空間。也創造和營建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了其實踐能力。如教學“有趣的七巧板”一課時,先讓學生上網查看老師在網上下載的有關七巧板的資料;再到互聯網上去欣賞七巧板拼成的圖案,如“好玩具,好玩站”網站;學生可以上網拼七巧板,如“七巧板工作室,手腦并用”網站。這樣,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電腦的輔助下、在網絡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
二 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點燃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生一人一機,教師由傳統的知識講解者、傳遞者、灌輸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的方法上,為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創設有利的情境,使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懂得“從哪里”和“怎么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和根據認識的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即使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自卑感和緊張的壓力也會消失,從而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學習氛圍。如李××同學是我班性格最內向的一名學生,她上課從不舉手回答問題,不明白的地方也從不向老師請教,成績處于下游。今天在網絡教室上課,她用計算機向老師發出求助信號。由于發揮了網絡的交互性優勢,她不用在眾目睽睽下向老師求助,少了許多顧忌,多了些膽量,才敢向老師請教。我趕緊詳細地給她解說了一遍。幾分鐘后,我利用網絡調出文×同學的練習題,發現她做得很好!課后,發現她臉上呈現出很少見的興奮和快樂的神采!
三 進行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創新精神和能力
教學中學生個體經過自主探究,對解決問題有了初步答案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合作交流。學生從而獲得自己反思和修正的機會與體驗,培養學生協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如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一課時,利用多媒體網絡采用協作學習。先由學生自主探究“24+9”的算法,學生在網上有的計數器上撥珠,有的操作小棒,還有的托腮凝思,很快計算出結果,這時,教師引導學生用BBS論壇、在線交流、留言板、E-Mail或聊天室分小組合作交流計算過程與方法。然后,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是怎樣計算24+9。教師將學生的算法加以歸納總結,呈現給學生們:有的學生是先算4+9=13,再算20+13=33;有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有的先算1+9=10,再算23+10=33;有的先算20+9=29,再算29+1=30,最后算30+3=33。最后讓學生說說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這樣在合作交流中,學生明白了算法的多樣化,確立一種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和對數學的親切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生從中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四 聯系生活實踐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的實踐應用是讓學生應用探究的成果去解決一些練習性問題(基本題、變式題、綜合性問題)。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解題策略開放、題目條件開放、所求問題開放、題目答案開放)。多媒體網絡可以把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真實、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也為學生的思維創設了更廣闊的空間。(1)開展分層、開放練習和游戲。利用多媒體網絡省時、多變、容量大、交互強等特點,來強化練習效果,提高練習效率。網絡課件可以按照教學要求安排幾個層次的練習,每個層次的練習力求形式多樣、新穎有趣。(2)開展學習資料查詢活動。網上有許多數學學習資源,用多媒體和網絡可以將這些資源加收集和整理,形成資料庫,供學生學習、查詢使用,開闊眼界和思路。如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的“資料查詢”模塊中尋找他們感興趣卻又不了解圓的有關知識。(3)開展網上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自身價值。利用多媒體網絡可以創設供學生學習的仿真、虛擬的“現實”,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靈活地運用知識。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