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備課是教師工作的首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該隨時隨地地搜集素材,為備課做好知識儲備,也要充分利用“二次”備課來積累教學經驗,更要抓住集體備課的思維碰撞來豐富自己的教學素養。
【關鍵詞】備課 時機 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138-01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首要環節,備課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一堂課的精彩程度。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應達到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實現高質量備課,把握住備課的最佳時機。
一 順手牽羊,有心積累——隨時隨地備課
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書中寫過“對于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畢生的時間來備課的。”這句話開啟了一個窺探教學技巧的窗口,發人深省,應用畢生的時間來備課。我們畢生中有很多個細節,但作為一名教師也應該觀察到每一個細節,做到有心積累生活中的各種素材,隨時隨地地備課。
1.利用摘錄
其實,我們周圍有很多與化學有關的詩詞,只要留心抄下來做成摘錄,在教學中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講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時,可用毛澤東的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講解什么是物理變化。“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可用于講解化學變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可用來講解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還有于謙的石灰吟詩既可用于講解化學反應類型,又可用于講解與鈣相關的化學性質。
2.利用抄報、剪報
學生自己制作手抄報的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抄報中與化學有關的內容做一個歸納、整理。如制作以學生開展與運動會為主題的手抄報時,教師可搜集一些與發令槍有關的圖片或文章,在講解“氧氣的制取”章節時可作為教學內容設計。教師問:“田徑比賽時,發令槍發出的白煙是什么?”學生思考。教師提示:“發令槍中的彈藥是由氯酸鉀和紅磷混合制成的。”學生:“發令時,這些藥品受到撞擊,氯酸鉀迅速分解,產生的氧氣馬上與紅磷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發生大量的白煙。”
3.利用電視、電腦等現代媒體
現代媒體技術能把清晰的文字注釋和生動的動畫、圖片,外加動聽的聲音巧妙地結合起來,教師在備課時若能突出一些內在的、重要的、本質的內容,在熒屏上能突顯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態與靜態有機結合,就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分子和原子”章節中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可運用“天宮課堂”來導入,相關素材可在網上輕松得到。
二 “二次”備課——積累教學經驗的好途徑
目前,不少教師普遍忽視了“二次”備課的重要性,常認為一節課結束了,課后根本沒必要去分析自己在教學上的得失。“二次”備課是通過教學實踐,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性、反饋性的備課,也可以叫“課時后的備課”,通過“二次”備課,教師進入再認知的階段,能幫助其進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積累教學經驗,并使教師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師會定期進行教研活動,不管是新教師還是專家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二次”備課能為教師之間的教研提供資料,把各自在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和效果記錄下來,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討,集思廣益。
有些教師有寫教后記的習慣,其實教師們都可以這樣做,把教學中的一些故事以隨筆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隨筆能反映出教師在不同教學時期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可隨時翻閱,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是整個“二次”備課的重要環節,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快速成長的有效手段,教師應抓住時機寫好教學反思,不斷地探討與檢驗教學目的是否達到,不斷地反省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改進教學實踐中的不足,促進自己向專家型教師發展。
三 集體備課——共同成長
集體備課可以集中所有教師的智慧才能,共同探討教材、教法,挖掘與課程相關的資源。在討論中學習,每位教師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和認知風格,教師應抓住集體備課的時機,吸取交流的精華。如創設濃硫酸性質的教學情境的討論,大家認為可通過濃硫酸槽罐車泄漏事故,或濃硫酸潑人事件或硫酸在生活中的用途與哪些化學性質有關或實驗室中失去標簽的兩瓶硫酸的鑒別等。對于這些教學情境的設計,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網絡流行語、時事熱點問題等來進行篩選,吸收內化后成為教師自己的備課內容。
等待時機如同守株待兔,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握時機,努力搜集身邊的信息,隨時隨地備好課,要及時做好“二次”備課,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也要在集體備課中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謝建富.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備課的策略與形式[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12):14~17
[4]李小君.讓集體備課走向高效[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6):9~1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