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中國好歌曲等音樂選秀節(jié)目的熱播,流行音樂越來越受到青少年的追捧。音樂課本中的歌曲不愛唱,流行音樂卻能脫口而出。由此可見,流行音樂對校園的沖擊力之大,且占據(jù)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本文就中國當代流行音樂中出現(xiàn)的復古現(xiàn)象,對于古典不但沒有擯棄,更多的卻是一種融合與創(chuàng)新進行了思考。古典之所以能夠歷久彌堅,它的存在對流行音樂有著一定的影響。若能將這些流行音樂中的古典之美引進音樂課堂,將對學生對待流行音樂的審美和選擇具有更加明確的導向性。
【關鍵詞】音樂課堂 流行音樂 古典 審美 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145-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流行音樂進課堂既是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的有效途徑,又是時代的需要。作為音樂教師,如能以流行音樂為切入點,將其恰當融入音樂教學當中,將會給音樂教學以及孩子們的成長帶來非常深遠的教育意義。
一 流行音樂中的古典魅力
縱觀華語樂壇,以周杰倫為例,作為新一代小天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音樂里的技術含量相對而言還是比較高的。《威廉古堡》中管風琴彈奏的和聲進行運用了教會調式風格,尤其體現(xiàn)在結尾和終止。另一位深受美國音樂文化熏陶的音樂人王力宏,我們在聆聽他的作品《心中的日月》也不難發(fā)現(xiàn)整首歌曲的民族風格,雖然在高潮處用了一個離調和弦,但絲毫不影響整體風格,反而使其錦上添花。華語樂壇傳奇歌手鄧麗君,由她的唇齒間婉轉流出的“綠草蒼蒼,白霧茫茫”到“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這些歌曲的流傳成功地讓她在華語樂壇中占據(jù)了不可取代的地位,這也得益于古人在文化上的積淀。由此可以看出,對古典文化的追憶以及對古典曲風的依賴是流行音樂復古現(xiàn)象的主要渠道。
二 流行音樂中對古典文化的傳承
“詩言志,歌詠言。”歌為心聲。古典音樂通常沒有歌詞,通過音樂曲調和旋律來表達情感,在表現(xiàn)形式上注重樂式,更突出音樂的基本元素,結構更嚴謹。而流行音樂對于情感表達又有了另一種方式,那就是歌詞,作為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在詞的譜寫上有相當一部分融入了古典元素,有了極其濃郁的古典韻味,這一類歌曲往往能憑借其古韻猶存的曲調和優(yōu)美雋永的語言受到人們格外的青睞。
1.融入典故
中國當代流行音樂中融入古詩詞、民間傳說等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指向的歌詞,逐漸為當今中國流行樂壇所推崇。
年輕人非常喜歡周杰倫的《發(fā)如雪》,“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只戀你化身的蝶。”這里就涉及流傳千古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為愛殉情,雙雙化蝶的愛情絕唱,及出自《紅樓夢》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布疑陣寶玉妄談禪》里寶玉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典故,意思是不管有多少女子,我只娶其中的一個,只有明白了其中的文化內涵才能真正體味到歌曲里那種堅貞不移,忠心專一,情比金堅,感人肺腑的愛情,心靈得到升華,從而得到感情和道德的熏染。
2.運用詩詞
歌詞多用文白兼雜寫成,融入古詩詞、民間傳說等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指向的歌詞,使歌曲具有一種古樸典雅的美學意味。根據(jù)蘇軾的《水調歌頭》詞譜曲而成的《但愿人長久》曾多次被翻唱,經(jīng)典再現(xiàn)。一首經(jīng)典好歌,曲風固然重要,但若沒有內容的配合是不盡完美的,甚至它流行的廣度與寬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歌詞內涵,只有蘊涵文化底蘊的歌曲才能穿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三 流行音樂中融合古典曲風的創(chuàng)新
1.古典曲風的融入
早在20世紀,格什溫就創(chuàng)作了所謂在古典音樂中滲入爵士味道的作品《藍色狂想曲》。《藍色狂想曲》是為鋼琴和管弦樂隊而寫的類似單樂章的協(xié)奏曲作品,其中主題的即興式表達同交響性的發(fā)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黑人布魯斯音樂的調式及和聲因素、爵士音樂的強烈的切分節(jié)奏和滑音效果,都賦予這部構思獨特的作品一種與眾不同的色彩。再看當今時下流行的周杰倫的《東風破》,歌曲以RB風格為主基調,加入了中國古典樂器琵琶和二胡的演繹。RB的全名是RhyhtmBlues,一般只譯作“節(jié)奏布魯斯”。廣義上,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于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xiàn)今西方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而琵琶曲則是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民樂,兩者的結合既可看作是中西合璧,又可以視為古今交融。所以整個曲調在呈現(xiàn)出一種古韻悠遠的感覺之外,又糅有Blues的現(xiàn)代感和流行感覺,這種獨特的曲調在聽覺上不但有很強的刺激性,同時也滿足了年輕一代在追求時尚和保留自身民族性上的雙重需求,再加上詞曲的古典語言和其中所體現(xiàn)的古韻的優(yōu)美意境,這也許便是它廣為傳唱的奧妙所在吧。
2.曲風多元化創(chuàng)新
王力宏的《在梅邊》,從中國古典戲曲的昆曲中得來靈感,在嘻哈的說唱中加入了昆曲《牡丹亭》的唱腔和唱段;卜學亮的《子曰》,是將春秋時期的古文,用源于黑人的HIP-HOP音樂說唱方式來演繹;周杰倫的《我的地盤》和陶喆的《蘇三說》都從國粹京劇中吸取營養(yǎng),將其與RB,HIP-HOP兩者相糅合,兩首歌都各有千秋;陳升的《北京一夜》將京劇與搖滾樂相結合,用京劇的唱腔來唱搖滾,再配上電子樂器金屬的質感,聽來頗具震撼;周杰倫的《以父之名》中意大利歌劇元素的運用,通俗與美聲唱法的交替互融。ILDIVO美聲紳士組合與Toni Braxton的經(jīng)典合作《Time of our lives》作為2006年德國世界杯的主題曲,更是通俗與美聲完美融合的聽覺享受,令人耳目一新。
SHE的《不想長大》的旋律借用莫扎特《第四十號交響曲》,并用電子和聲把交響樂改成一首頗具現(xiàn)代風格的歌曲。同時,在莫扎特原有的《第四十號交響曲》的基礎上作了許多細節(jié)上的改動,對旋律作了調整,使整個音樂沒有交響樂的拘束和莊重感,配上符合現(xiàn)階段思想的歌詞,在群體中廣泛傳唱。在教學歌曲《渴望春天》的學唱時,導入過程摒棄以往設計的朗誦導入、春天景色圖片或者視頻導入等,將SHE的《不想長大》這首流行音樂設計到導入環(huán)節(jié),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氣氛隨之變得活躍。然后,由這首歌曲的旋律引出莫扎特的《第四十號交響曲》,然后是關于作者的介紹、音樂風格、代表作品等。這樣就把《渴望春天》這首歌曲自然地引入了課堂。通過這樣與流行音樂相聯(lián)系的導入方法,極大地拉近了學生與教學內容以及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跟隨音樂哼唱。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滿足了學生好奇、感情宣泄、期待關注、理解等各方面的心理需要,又讓學生對課程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此可見,古典的魅力,古典對于音樂創(chuàng)作人的影響之深遠。當我們置身于潮流瞬息萬變的時代中,當我們發(fā)現(xiàn)本民族文化在接受外來文明沖擊時,古典文化成為時代留給我們的文化標簽,正如律詩之于唐,詞曲之于宋元,小說之于明清。
四 結束語
古典音樂,過于刻板的表演形式阻礙了它的流行,古典音樂似乎更多的是出現(xiàn)在音樂廳等高檔幽雅的場所,流行音樂用其迅速傳播和貼近大眾的表演形式彌補了古典音樂所不能填補的空缺。古典音樂的寧靜致遠與流行音樂的時尚多元相互結合,喚醒曾經(jīng)伴隨人們成長而深藏在心中的記憶,這也是流行音樂在如此喧雜的現(xiàn)代化潮流中融入更多古典元素的原因。學生對流行音樂感興趣,原始出發(fā)點是基于對社會的影響。利用“流行效應”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中來,有選擇、有目的地將那些健康向上、適合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的優(yōu)秀作品引進來。流行音樂并非靡靡之音,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胸襟開闊、雅俗共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合理地選擇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納入課堂教學,讓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作品作為音樂教學的有益補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要讓學生不僅享受到音樂藝術所蘊含的古典美,還要享受到流行音樂中的古典魅力。
參考文獻
[1]金兆鈞.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流行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傅林.中國流行音樂20年[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3
[3]陶辛.流行音樂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