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課堂教學中事故是多種多樣的,不同運動項目所引發的運動傷害事故也不盡相同。出現運動傷害會對正常的教學工作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廣大體育教師應高度重視安全教育,減少和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使青少年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體育 課堂教學 安全問題 防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148-02
體育課堂教學中事故是多種多樣的,不同運動項目所引發的運動傷害事故也不盡相同。出現的運動傷害輕者影響學習,重者則可能造成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對正常的教學工作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它不但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而且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人格的完善。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廣大體育教師應高度重視安全教育,減少和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使青少年健康、快樂地成長。
體育教學中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師生雙方安全問題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有些教師上課前未能很好地備課,未能在上課前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內容想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行為,未能事先采取預防管理手段。對要注意的安全事項講解不夠,要求不嚴,而學生思想上不重視體育,相關知識了解較少,一上課個人意識重,合作練習意識欠缺。體育能力較低以及身體素質較差、紀律教育強化不嚴等都可能導致運動扭傷。
二 教師上體育課未能鼓勵和強化安全行為,未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和集體氛圍
體育課中教師未主動和學生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感受,關心他們的成長;在課堂中未積極置身于課堂活動中,經常與學生共同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快樂,消除安全隱患。
三 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中存在的隱患不夠重視
1.學生本身因素
當前,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身體素質普遍下降,抗負荷能力普遍偏低,抗挫折能力較差,自我保護能力也較薄弱,運動技術不熟練,對自己的運動技能過于自信;準備活動不充分。因此體育教師要對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教育,使學生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以免發生傷害事故。
2.運動技術不熟練,練習不足
這類隱患主要隱患在體操、田徑、素質訓練中,體育教學中技術動作的掌握,都應遵循技術動作形成的規律,必須按教師的要求,做到循序漸進。有時,學生上課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練習時易大意,都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
3.教師因素
教師的專業水平較低,教學中,保護與幫助不足、不當;教師管理能力差,組織形式不合理,課堂教學秩序混亂,不能有效地把握課堂活動氛圍,導致學生在集體性項目練習中積極性過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差進而造成傷害事故。
4.外部因素
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外部因素,如師生著裝本身就存在著潛在的危險,而高速運動更加容易發生傷害事故。
四 忽視體育教學環境
體育教師在制定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體育教學環境的重要性。避免受到外界的各方面的干擾。如人群的吵鬧、車輛的馬達聲、其他班級上課的聲音等,這些都會影響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易造成傷害事故發生。上課前未檢查場地的衛生和器材設備,直接或間接造成傷害事故發生。
五 課程安排不當
1.沒有注意氣候環境的變化
一年四季氣候不斷變化,炎熱的夏季給體育教學帶來很多不便,如在體育課堂上曝曬,可能會發生曬傷、中暑等現象。冬季天氣寒冷,如在體育課堂上準備活動不充分,肢體僵硬,就容易造成傷害事故。
2.沒有合理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
安排課的運動負荷,總地來說,應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逐漸加大運動負荷。在學期教學活動中,隨著體質的增強和運動水平的提高,根據人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過程和機能恢復過程的生理規律,可有節奏地逐步加大運動負荷。
六 忽視衛生保健工作
不認真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課前未及時對新生進行各種方面的詢問調查,在指導學生從事體育活動之前,未詢問學生的身體狀況和了解學生的家族病史以及學生的病史,也是特異體質、疾病或異常心理的學生發生傷害事故的隱患。
七 如何防范體育教學中的安全隱患
針對以上原因,體育教師應采取相應措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更好、更科學地排除安全隱患,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學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1)學生與體育教師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教育,要求學生穿運動服運動鞋上課,身上不能帶鋒利硬物,不留長指甲等。上課要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在教學中有序開展體育活動。(2)學生的課堂行為,有些是不能預料的,但有些是可以把握控制的。教師在課前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內容,想到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行為,上課時對安全隱患講解清楚,嚴格要求。(3)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依據選擇適宜于發展合作性活動場地器材。體育教師課前要提前溝通,協調好各個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練習場地,避免班級間、練習組間的干擾。(4)加強對體育器材的使用管理,防止不正常的損耗,加強安全自制器材的開發與利用,提高學生愛護器材的興趣與教育。(5)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教師在準備充足的活動安排時,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6)根據授課內容認真分析教材,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密度,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體育課中。充分應用教學手段和方法。做到教學內容搭配合理,教學方法、手段合理運用,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大小適中。(7)加強衛生保健工作。充分了解學生的健康情況,在課前把握學生的身體狀況,制定更加符合學生身體情況的教學計劃和運動量。
綜上所述,我們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任務的需要,預防和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使日常教學得以順利有序進行,從而更好地落實和貫徹黨和國家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導精神。
參考文獻
[1]尚志強.學校體育教學中運動傷害事故的原因與預防措施[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6)
[2]龐玉枝.河南省高校體育保險發展現狀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
[3]高師鈞.淺析中學體育教學中意外傷害事故的成因與預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9)
[4]汪瑞剛.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的預防及處理[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7)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