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培養學生過硬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為立足點,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心理狀態為出發點,運用與時代需求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探求一套自然順暢、易于學生掌握的教學過程,尋找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法,闡述如何才能科學培養滿足社會需求和適應信息發展的合格計算機應用人才。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學過程 實踐操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170-02
在信息和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計算機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否能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已經成為中等職業學生步入工作崗位的必要條件。因此,作為入學后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具有重要作用。現如今,由于入校新生的生活地域和成長環境的不同,他們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甚至相差懸殊,如何上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成為計算機教師們共同探討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淺談一些想法。
一 研究對象心理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5~19歲之間,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最容易產生叛逆沖動、憤恨仇視的心理,這是人在成長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產生心理困惑最多的時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上: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認真,學習興趣不強烈,學習方法不得當,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有很明顯的厭學情緒。(2)感情上: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忽冷忽熱、忽高忽低,常常對人懷有戒心甚至是敵意,對人對事表現出漠不關心。但他們的思想比較活躍,思維轉換較快,易于接受新鮮事物,趕超時代的步伐,他們喜歡年輕的、有親和力的教師,也很喜歡計算機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時刻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不斷加強自我的素質修養,而且還要細心觀察、時刻留意學生的心理變化,經常與他們交流,和他們成為朋友,用一顆純潔的、無私的愛心開啟學生的心扉。
二 注重教學過程
1.教學形式
計算機的操作具有直觀性和便捷性的特點,傳統的授課方式“板書+講解”已不能滿足現代的授課模式,新的授課方式“演示+操作+講解”已得到學生們的普遍認可。也就是說,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在教學領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制作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已得到師生們的認可。通過實際教學驗證,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能有效幫助學生集中學習精力,激發學習興趣,形成科學概念,掌握重難點,加強知識理解,增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傳達準確信息,實現師生互動,達到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知識面廣、內容涵蓋面寬等特點,它更著重于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使學生在穩固的基礎上能夠較快地順應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時掌握新機型和新軟件的操作方法,培養學生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力。所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具備一種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所面臨問題的思考模式。首先,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恰當,要針對不同的專業背景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教學內容,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逐步培養學生在專業實踐中主動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意識。其次,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引人入勝,內容的傳授方式要靈活多樣,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訓練擴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見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一種創新精神,教給學生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
3.教學方法
對入校新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進行摸底調查,一般可分為三種情況:(1)具有計算機基礎,掌握基本操作;(2)了解一些計算機知識,但操作不熟練;(3)從未接觸計算機。要在教學上照本宣科根本行不通,如何“穩住中間抓兩頭”就給教師提出了新思考,給教學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實行班內小組學習制。通過一段時間的計算機教學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劃分學習小組,建立組長負責制,一幫三、三幫十,以傳帶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式學習,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促使計算機教學能以一個班集體一個進度的形式有效開展起來。
第二,實行設計教學講解制。在不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的情況下,靈活設計學生自主自愿的授課環節。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自己設計、自己講解,扮演“小小教師”的角色,待“小小教師”授課結束后,教師進行教學點評和補充。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固知識學習,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學生換位思考,體諒教師的備課艱辛。幾次體驗結束后,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要為自己的同學講課,躍躍欲試,看到這樣的教學成效我也深感欣慰。
4.教學實施
教師為了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實現完美流暢的教學過程,就要刻苦專研教材、認真組織材料、精心設計課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對應的教學方法,細心備課,竭盡全力做好每項準備工作。
第一,聯系實際,自然引題。作為我們生活、工作、學習上的朋友,計算機已經無處不在,也儼然已經成為我們的必需品。因此,從生活方面聯想更易學生輕松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如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這節課時,可將計算機硬件組成的內容與人體五官相比較來更加形象地講解計算機硬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見下表:
第二,教師魅力貫穿始終。要正確引導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努力探索知識的潛力,提高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課題,尋找恰當的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如講課時語調不能平調乏味,語氣要陰陽頓挫、錯落有致,并配有一定的肢體語言。針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問題,要應對有方、緩和處理、淡化矛盾,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出發,不能訓斥學生,促使事態朝著有利于教學的方向發展。
第三,強化實踐操作。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計算機課程培養的重點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運用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地完成計算機基本操作的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在課時安排方面遵循理論課時和實踐授課的課時比例為1∶1的原則,理論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30%,實踐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70%。在實踐課時期間,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以堅實的基礎建起教學之塔,盡可能在一節課中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操作練習,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學生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特定的操作練習任務;(2)教師要不停穿梭在學生之間加以悉心輔導;(3)課程結束前要完成當堂作業的檢查,建立計時成績制度;(4)隨時掌握每個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5)培養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知識;(6)適當設計大型作業,講求操作的聯系性和整體性。
5.制定考核辦法
考核辦法要從內容和評價兩方面來考慮:(1)要從內容上注重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2)要從評價上實行平時考核(含單元筆試)與期末機試相結合的評分體系,其中,平時考核占總成績的30%,主要是對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進行測試;上機考核占總成績的70%,主要是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平時考核與上機考試均采用統一題庫,切實保持考核內容的全面性、考核手段的公平性、考核成績的真實性。
三 結論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整體化教學過程要從捕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教學形式上要講究現代化,教學內容上要緊跟時代發展需求,教學方法要著重動手能力,教學實施要保持順暢,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操作人才。
參考文獻
[1]羅巖、陳紫天、林冬海編著.教育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劉志宏、張麗華、胡金生.教育心理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5
[3]淺談現代職業教育[EB/OL].http://www.paper800.com/ paper_2dg05x/
[4]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心理分析[EB/OL].http://www. paper800.com/paper_reg05l/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