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促進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同時《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指出:“把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作為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的關鍵基礎和戰略支撐,努力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基礎能力,加快開發職業教育數字化優質信息資源,提升職業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要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就要大力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以信息技術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提升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同時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
2 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
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應用范圍廣的學科,無論是電類還是一些非電類專業都要學習,也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電子技術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層次多,知識點連續性、系統性強,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往往不能夠對所有知識點都進行深入講解,無法保證所有知識點的透徹性。學生對于電子技術課程的印象也普遍為內容多、原理抽象、難理解、難記憶。再加上高職學生對于基礎課程不夠重視,使得傳統教育方法已難以適應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根據課程的特點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高職高專電子技術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是廣大教師一直探索的問題。筆者根據實際經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3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電子課程中的應用
3.1 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提高課堂知識講授效率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已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如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可以增強課堂要傳達的信息量,同時在制作課件時根據所教內容的需要充分運用文字、圖像、色彩、聲音、視頻、動畫等形式對學生的視覺、聽覺進行多樣化刺激和誘導,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對抽象的知識加以形象的描述,來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講解橋式整流電路時,同學們普遍對橋式整流電路的連接以及電路的工作過程不是很理解,尤其是電路工作過程中電流的流向較為抽象,所以在教學中我制作了一個flash動畫,將電流的流向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并且將正負半周兩個過程用不同的色彩進行標識,這樣抽象的內容立刻就變得形象生動了,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3.2充分運用仿真技術,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有些實驗花費的時間較多,或者實際操作難度大,很難實現在講解完理論后即時驗證,此時可以充分利用multism、EDA等仿真軟件來方便的呈現電路的實驗結果。例如在運用在講解數字電路中的聲光報警電路時,就可以利用multism軟件里的虛擬三維LED燈和喇叭功能,可以在課堂上及時看到實驗電路的演示效果,幫助學生加深對電路的理解。另外,仿真電路還可隨意設置故障(例如短路、斷路等),分析電路狀態變化而不擔心元器件的損壞,因而能夠引發學生大膽想象,敢于嘗試、積極探索真知的動機。
3.3積極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完善課程教學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建設,網絡上的優質資源越來越豐富,此時要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通過課前布置任務書,教師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己在網絡中尋求答案,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所需要的學習目標的學習。同時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比較好的學習網站,建立學習QQ交流群,鼓勵學生課后從網上學習或下載電子課程的最新成果,通過學習群進行信息交流。這不僅讓學生學習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視野,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獲取和運用知識。
另外,也要充分運用網絡精品課程資源,對于要講授的內容或實驗實訓課程可以提前在網絡課程中發布出來,學生通過登錄網絡課程一方面可以及時進行課前預習,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進行課后復習,對于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在論壇里及時向老師提問,方便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也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鞏固知識,也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4小結
在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仿真技術、網絡教學資源等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能極大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使教學更直觀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潘云澤,王以寧.信息化進程中教育技術的創新與應用[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
[2]鐘紹春.關于教育信息化一些關鍵問題的思考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10)
[3]張淑君,徐紅彩.基于網絡資源的教學過程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