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時代為高校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間和載體,同時也對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從加強教師建設、完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在網絡背景下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與路徑。
【關鍵詞】網絡文化;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互聯網絡時代已經到來。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18億,其中大學生用戶已經占到26%。互聯網絡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間,提供了新的載體,但與此同時,網絡傳播又對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大學生群體正處于人生的重要發展階段,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網絡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產生著巨大影響。為此高校可以進一步從加強教師建設、完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發揮好網絡傳媒的獨特優勢,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一、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現狀
1.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灌輸教育認可程度不高
網絡時代顛覆了傳統的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方面有著更高的自主權,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瀏覽。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還處在傳統“灌輸”的被動教學狀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在大學生中還存在著認知度不高的狀況。究其原因,一方面,傳統的自上而下灌輸式教育模式不能適應學生的現實需求,學生對于灌輸教育產生抵觸情緒,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學校沒有很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問題與現實情況相結合,不能通過校園網絡構建起與學生相適應的話語體系,沒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過網絡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去。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以現代教育模式為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改革課程、創新課程內容,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發揮課堂教育主陣地作用。
2.網絡成為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渠道
網絡媒體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吸引力。網絡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為學生提供理論教育。特別是隨著新興網絡傳播工具的興起,微博、論壇、虛擬課堂、貼吧等校園新興事物不斷涌現,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無限規模、信息暢通的校園網絡學習世界,深受學生歡迎。同時網絡傳播的迅捷性使網絡媒體增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的時效性,由于網絡技術的優勢,網絡新聞信息的發布和傳播速度要比傳統媒體快得多,學生可以迅速了解黨和國家的重大事件,網絡逐漸成為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渠道。
二、網絡文化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挑戰
1.復雜了教育環境,增加了教育者工作難度
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教育者根據具體任務以及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教育的詳細目標。學生主要通過課堂學習,閱讀書報等獲取資訊,教育者及大眾傳媒能有效地監控信息的傳播內容和方向,使得積極向上的思想和我國主流文化在相對封閉的校園內流通,保證學生在相對平靜而簡單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在當今網絡環境下,一些虛假的、非主流甚至反社會主義的言論和思想來勢洶洶,打破了傳統教育環境的平靜,增加了教育者工作的難度。網絡時代還淡化了國家之間的界限,各方思潮紛紛涌進校園,復雜了原本傳統的國內教育環境,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選擇,給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添加了巨大的阻力。網絡弱化了校園環境的封閉性,各種社會熱點和棘手問題都以信息的形式迅速地傳人校園,挑戰大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和學校對輿論的引導能力。在網絡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出時間無界性、空間無界性、資訊無界性等特點,伴隨著網絡化的發展進程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趨于復雜化。正是由于網絡信息的不可控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趨于復雜化。 2.網絡文化對高校主流文化的挑戰
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給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嚴重威脅。它的虛擬性特征既給人以創造,又產生虛假;其交互性特征既傳播信息文明,又生產信息垃圾;其開放性特征既給你廣闊自由,又帶來失律失范。因此,校園主流文化正面臨著網絡文化的嚴重威脅與挑戰。在互聯網上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傳統、思想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其沖突十分激烈。網絡環境下其中各種網站良莠不齊,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網絡的重要特點是具有共享性和匿名性,自由性和開放性,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網絡的隱蔽性和好奇心理驅使下很容易接觸到不健康的信息。大學生若沉湎于這些信息垃圾中,給其心身健康造成極大傷害,輕者耽誤學習,重者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三、網絡時代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的路徑選擇
1.加強網絡技能培訓,提升教育者素養。
網絡的出現對教育者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個優秀的政治傳播人才不僅要政治過硬,更應當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心理學知識以及一定的外語能力,這就要求傳播者應當接受專業的培訓。因此,高校應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者進行網絡使用技術、網絡技能和網絡道德行為規范等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網絡使用技能和行為素養,從而保證他們對網絡的認識和使用至少保持與高校學生同步,保證他們在網絡道德行為規范方面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最終有效地利用新媒體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2.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網絡技術為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通過網絡載體宣傳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領網絡這個陣地,不斷豐富網站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增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應該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網站建設,充分利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宣傳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可以開設多種形式的網站,設置學生喜聞樂見的欄目,進行正面信息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可以開發實用性和趣味性較強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軟件和電子教材,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外,學校可利用網絡的交互性特點,采用微博、博客、論壇等形式,與學生共同探討焦點、熱點問題,針對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有的放矢地通過校園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
網絡所具有的匿名性、虛擬性等特點。網絡社會作為人類現實生活的延伸和拓展,人的網絡言行是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網上言行應該和現實生活中是一致的,也應該有網絡道德規范來約束。高校要大力宣傳有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提高大學生法制意識,使大學生自覺以相關法律作為網絡言行的準則高校也應該制定校園網絡管理辦法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完善對學生網絡失范行為的懲戒和治理辦法,教育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同時,要培養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評估能力和過濾能力,對網絡信息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要加強大學生傳播倫理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在任何時候發布網絡信息都應該在傳播倫理和法律法規框架下進行,杜絕傳播色情、暴力、虛假信息。
4.加強校園網宣傳力度,發揮校園網教育陣地作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手機報、論壇、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應運而生,然而由于缺乏宣傳、包裝、管理和維護,信息更新普遍滯后,無法吸引學生目光,最終處于近乎荒廢甚至癱瘓的狀態,無法發揮新媒體的預期功效。因此,高校應該勇于創新,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媒體形式的關注和了解,而不是簡單的告知鏈接,高校還應該加強維護,從思想上重視網絡宣傳作用于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強大功效,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形勢下,利用網絡尤其是利用校園網絡的“綠色通道”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網絡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與時俱進地發揮網絡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他們意識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習慣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生活常規中去”。
參考文獻:
[1]顧曉英.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校的有效傳播[J].前沿,2010,(22),191-194
[2]馬文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環境下的發展初探[J].西安社會科學,2009,(4),
[3]邱向琪.梁云階.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J].晉中學院學報,2010,(2),45-47
[4]郭素紅.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44-45
[5]涂青松.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6,(12).33-34